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的《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提高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
《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有“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记载,现今更有“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的论述。从需求角度看,民生是指与实现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需求和与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需求。前者强调的是生存条件,后者追求的是生活质量,即保证生存条件的全部需求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普遍需求。换而言之,民生即是民心,只有在不断改善民生的过程中,关注民情、关注困难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于心上,关心他们的疾苦,了解他们的诉求,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少做一些锦上添花、花上垒花的虚功,才能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树立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清廉形象。
然而,近年来一些干部出现上班睡觉、吃瓜子或者办事拖拉扯皮、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暴露出的是一种懒政、不作为的弊病,不但让我们的干部队伍形象碎了一地,更是让群众的满意度直线下降。因此,充分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把关作用,强化组织部门主责主业意识,把考准考实干部政绩与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管理、推进落实高质量发展工作任务更好结合起来,才能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摒弃官本位思想,走好为民服务之路。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民生是幸福之基,是社会和谐之本。只有加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工作组织协调,做好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工作衔接,力求简便高效,力戒形式主义,才能有效推进落实高质量发展与工作任务更好结合起来。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正确地对待服务于民的工作,提升政府工作效能,打造良好的干部形象,为干部队伍加分,不断提高和改善民生水平,提升群众满意度。
只有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评判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的重要标准,注重考核民生保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增强政绩考核群众参与度,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考准考实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才能以奖惩分明、奖优罚劣激励领导干部担当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贵州省锦屏县铜鼓镇人民政府 谭元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