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出版发行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圈粉”无数,成为一部“现象级”著作。第三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从书中可以深切体会到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贯穿的坚定信仰信念”,在引起阅读热潮的同时,也打动了人民群众的心。
作为一本理论著作,能在社会引起如此巨大反响,真正收获群众的认可。归根结底,还在于书中的一字一句、一言一策,都将“人民至上”这条红线一以贯之,充分彰显了习主席执政为民的博大情怀。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研读、思考、总结,我感触良多。
人民至上,表现在始终与人民站在同一战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目标”。习主席的庄严承诺,昭示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坚定信念。“我是您的儿子,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忍着肝痛走访群众,将人民群众当成父亲来关心的县委书记榜样焦裕禄;把人民扛在肩上,上山寻路,温暖群众心的人民樵夫廖俊波;走在抗击新冠肺炎最前线,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最高宗旨的钟南山……共产党人始终与人民站在同一战线上,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党执政的最大根基,谁将人民群众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装进心里。
人民至上,表现在始终全身心为民服务。习总书记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奉献、担当”是永恒不变主题词。一直以来,我们党都不缺全身心为民服务的优秀干部。“为了水,我可以拿命来换”,带领群众结束草王坝长期缺水历史的黄大发;一心为民,把扶贫路当“长征路”因公殉职的黄文秀;“一个人富不算富,让全村人富才算富”,扎根基层30多年,倒在工作岗位上王彦军……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他们一样,扎根在基层,把群众事情当成自己事情的好干部,我们党的各项好政策才能在基层落地生根。但也存在某些干部,在落实上级各项方针政策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从中为自己、为亲戚、为朋友谋取利益,能获利的抢着做,不能获利的则推诿扯皮或根本不放在心上,导致政策的“变形”“失效”,甚至成为人民的负担。作为基层干部,我们是党的政策的最基层执行者,是落实党为民谋福利的“最后一公里”,更要将为民服务作为工作中的最高准则,坚守终身。
人民至上,表现在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反观我们有的干部,在行进的路上被种种诱惑所侵蚀,思想被腐蚀,忘记了初心,放弃了使命,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不仅最终落得锒铛入狱的下场,更要被人民群众所唾弃。我们作为干部,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习惯在监督和约束下工作,坚持我们党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传统。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每日“三省吾身”,加强政治素养,一旦出现思想越过红线的苗头及时拉回正道。面对诱惑时,要时刻牢记我们是人民的公仆,定住心神,保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清醒,确保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值得我们用一生践行的诺言。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表态,更要表率,要挂帅,更要出征,从思想到行动上将“人民至上”这条红线一以贯之!(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西园街道办事处 苏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