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通过对习近平在福建等采访实录的学习,有一点感触很深,就是习总书记的调研精神。在福建宁德近两年的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带头“四下基层”,对宁德的经济发展状况、人民生活状况以及宁德自身的特点和历史,作了仔细的调查和认真的思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如何使用好这个重要法宝?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做合格的调研人,要保证政策制定科学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2002年6月,习近平同志专门到福建林业大县武平进行深入调研,作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承包到户’‘发证到户’”的历史性决定,为福建的林业改革一锤定音。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就是对社会现实的把握。只有把握了现实的人的需要,把握了现实社会的生产状况,把握了与生产状况相对应的整个社会结构状况,才能有效制定政策,解决现实问题。
二、做合格的调研人,要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变革社会的主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困难面前,好措施、好办法哪里来?答案是:从群众中来。”今年以来,以食用为目的野生动物养殖场退养转产转岗工作,一开始养殖户难以接受省上的补助政策,多次到省里上访,形势不容乐观,经过多次深入养殖场进行调研,了解情况,倾听诉求,向县领导反馈制定政策,最终达成退养转产协议。可见,面对现实问题时,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求教于民,深入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对现实情况了然于胸,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切实解决现实问题。
三、做合格的调研人,要切实增强实干意识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停留于会上,而是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是要付诸实实在在行动的。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实际情况,总结基层经验,才能为科学地制定政策创造条件。如果没有调查研究,就不可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就不可能为精准脱贫开辟致富大道,也就不可能为生态文明绘就绚丽坐标。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每到一处,都会亲自进行调查研究,他察实情、讲实话,只为百姓办实事,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我们要做一个合格的调研人,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幸福。(福建省顺昌县大历镇人民政府 吕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