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是人民至上理念、中国智慧、中国能力、中国治理能力的大展示;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值得我们思考并以供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使我国治理能力愈加现代化。
关键词:抗疫防控;人民至上;中国道路;中国力量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国有1499人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500个集体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200名共产党员被授予或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50个基层党组织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这场表彰大会,是在中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背景下举行的。从年初疫情的爆发,中国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再到全国疫情得到整体控制。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四个自信”,是中国人民至上理念、中国智慧、中国能力、中国治理能力的大展示。
一、抗“疫”防控彰显出人民至上理念的初心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强调“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1]从“人命关天”的仁爱传统,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生命至上,一以贯之。今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报告时讲“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2]
从全国人民支援武汉,到今年8月中央政府火速支援香港,这是一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加力赛。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开始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党中央采取的所有防控措施都首先考虑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认真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要求和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救治要求,着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全力奋战、英勇奋战、团结奋战,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疫情防控向好态势不断巩固拓展,中国抗疫书写了人类与重大传染性疾病斗争的伟大篇章[3]。中国抗疫斗争伟大实践,有力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民之所向,我之所往,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共产党人的根基。
[1] 习近平.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R].中国青年报.2020-09-08.
[2] 习近平.坚持人民至上 不断造福人民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0L].人民网.2020-5-25.
[3] 人民日报评论.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疫斗争伟大实践的思考之二[0L] .人民网.2020-04-27.
二、抗“疫”防控展示出中国道路的高度自信
今年2月23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要继续同世卫组织保持良好沟通,同有关国家分享防疫经验,加强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国际合作,向其他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体现负责任大国担当。[4]”中国人民抗“疫”的成果,深刻展示出了中国道路不仅是要为我国人民谋福祉,更是站在整个人类世界的高度为全球人民谋利益。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对各国都是一次大考。这次大考,考出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威力,考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间正道,也让我们对如何应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疫情面前,美国在世界人民面前,不是采取积极措施控制疫情,而是说三道四,“甩鍋”中国,把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说是“中国疫情”,这是典型的美国式“利己主义”。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首席副主任安妮 · 舒查特(Anne Schuchat)在6 月 29 日讲,美国新冠确诊患者单日新增超过 4.1 万例,累计确诊病例突破 260 万[5]。7月6日,美国在拖欠世卫组织8000万美元会费的情况下,正式声明退出世界卫生组织,这是一种极不负责大国沙文主义。北京时间5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团结合作战胜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致辞,并且做出“中国将在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抗疫斗争以及经济社会恢复发展”等六项庄严承诺[6]。相比之下,中国的大国担当精神不用言表。实践证明,在抗击疫情中我国人民群众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绝无仅有,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充分体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
[4] 马若虎.“众志成城 防控疫情”系列网评之112 [0L].新华网.2020-02-29.
[5] 美国安妮·舒查特(Anne Schuchat).美国新冠疫情可能处于失控边缘[0L].新浪网.2020-07-01.
三、抗“疫”防控展示出中国力量的强大威力
战“疫”打响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部署,积极应战备考,将“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条战线统筹起来,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疫情防控形势持续转好,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正加快恢复。这不仅是战“疫”取得阶段性胜利的直接体现,更是一次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集中展示[7]。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在这样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严重威胁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且也给我国扶贫攻坚战带来挑战。但是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党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号召,陆续组建了上百支医疗、志愿队伍,出现了一大批“冲锋在前我先上,责任担当让我上,团结互助跟我上,履职尽责马上上”的先锋模范,创造了火神山、雷神山、重症康复等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形成的合力下,各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死亡病例逐步清零。继2020年8月中央政府给香港派出医疗队之后,还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内改建了“方舱医院”以及两层临时医院,共计病床1800张[8],这是中国“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证明只有祖国是香港坚强的后盾。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还对世界各国人民提供抗疫物质等各种支援,表现出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所言:“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9]”中国抗疫成果,显示出中国力量磅礴的威力,伟大抗疫精神将来也将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6] 习近平.团结合作战胜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致辞[0L].人民网.2020-5-18.
[7] 王让新,覃槺.疫情防控战: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大展示[0L].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2020- 03-29.
[8] 暗蓝.中央火速支援,控制香港疫情[0L].中宏网.2020-08-02.
[9] 习近平.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R].中国青年报.2020-09-08.
四、抗“疫”防控是中国精神的大展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10]”中国精神既来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又承接于党成立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我们讲“四个自信”,源自于民族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0] 金文.中国精神激励新征程[R].经济日报.2019-09-24.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11]战“疫”打响以来,全国各族人民,海外中华民族同胞紧紧团结在一起,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念具化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中讲话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12]抗“疫”防控中党中央提出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把科技战“疫”作为主攻方向和决胜之地。在抗“疫”前线,充分利用5G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疫情防控提供科技支撑,远程会诊、视频会议、云端办公等创新应用顺势而出,甚至连街道、乡村都用上大数据等平台,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精神。
[11]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0L].人民网.2013-03-18.
[12] 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R].人民日报.2020-09-15.
五、抗“疫”防控凸显出来的思考
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在疫情防控中,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不少薄弱环节,群众还有一些意见和建议应予重视。[13]” 受全球疫情影响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我们必须开展积极思考,采取应对之策,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姿态,勠力前行。
[13] 李克强.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0L].人民网. 2020-05-22.
在政治上,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个别党员干部虽然受党教育培养多年,但是总是和西方社会遥相呼应,亦步亦趋,像中央党校教授蔡霞之流,食在共产党的粮,宿在普世精英床的“东食西宿”者[14],后被开除党籍取消退休待遇。增强“四个自信”、坚持“四个核心”、做的“两个维护”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我党政治安全的需要;经济上,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我国经济增长也减速。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我国内需潜力大,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民生导向,使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15]”振兴经济需要找市场,特别是像珠三角外贸性企业,生产出产销对路的好产品;民生方面,中央政府提出今、明两年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科技方面,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讲“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16]”这番话语,是期待,更是号角;教育、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如何杜绝因教致贫致困现象发生、发展“普惠制”教育、展现教育的公平性,我们更需进一步思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上好网络教学的“金课”,摒弃“水课”,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管理环节中,暴露出来的组织协调不够顺畅、应急体系亟待健全、基层基础短板突出、干部队伍思想僵化、责任压力传导不到位等等情况,需进一步思考和解决的办法。
[14] 侠父.谈谈东食西宿的蔡教授[0L].乌有之乡网刊.2011-11-06.
[15] 李克强.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0L].人民网. 2020-05-22.
[16] 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R].人民日报.2020-09-15.
总之,在这次抗击疫情斗争中,既体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威力,同时也暴露出不少薄弱环节和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17]”相信明天会更美好。(姚晓波 黄艳芳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17] 习近平重要讲话: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0L].中新网.20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