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理论 > 正文

守文化之源 铸文化之魂

2020-10-12 10:27:53 | 来源: 中廉在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时强调,要全面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化是民族之魂。在坚持的四个自信中,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都为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不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在新时代的追梦路上,为了推动社会稳步发展,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要兼顾精神文明的建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从过去到现在再面向未来,文化都是我们需要深刻思考、不断学习的时代课题,伴随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敬畏历史,守文化之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不仅需要注重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还需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学好历史知识、汲取历史经验、传承历史精神、树立历史观念,在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守住文化本源,做优秀文化的传承人。

立足现在,听人民所想。文化事业是目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点。因此,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近期央视策划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心连心’慰问演出”,让文化志愿者们深入基层,到人民中去,体会百姓的喜怒哀乐,聆听百姓的心声。在深刻感悟他们的生活之后,文艺工作者们才能知道人民真正需要什么,呈现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创作。

展望未来,铸文化之魂。从现在到未来,我们都需要不断鼓励文化创新,结合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让文化与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让文物活起来。目前,已经有数字故宫、数字敦煌等项目,通过注重体验互动、身临其境,深受大众喜爱,让年轻人有兴趣参与进来,也让沉寂的文物走出博物馆,甚至走出国门,让更多人能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优秀的中华文化。未来,也需要将文化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吸取现有的经验,改进不足之处,让中华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光彩,让现代文化也能够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在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秉持“和而不同”的原则,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在交流互鉴、守正创新中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范思婕 福建省寿宁县犀溪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