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君惜取少年时”,强调学习的态度,勤学出人才,而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强调学习的内容,思政育人德。“教书育人”,学生的态度和教学内容都影响着整个教学质量。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于教师,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更爱听到具有思想性、亲和力、针对性的思政课。
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理论思想滋养学生。马克思曾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可见充满高度的思想和理论深度的内容,才能让思政课本身充满温度和热度。对于基层而言,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理解内容更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极易导致“知其言,不知其所以然”。因而,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更应该具有思想性,坚持做到以理服人,让基层党员干部都能够融入到这个思想世界中,就像春雨洗礼一样,“润物细无声”,真正潜移默化的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
以轻松愉悦、极具创新的教学氛围带动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之花”才能受足“精神之粉”,结出德才兼备的“人才之果”。在“无日不网、每日必网”的时代,仍然按照传统授课模式,即使内容再过丰富,也很难吸引所有人的眼球。因而,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更应该具有亲和力,将新媒体新技术运用到思政课教学中来,增强时代感;将思政课寓于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中,从而深入人心;将更多的人文关怀带入思政课堂,从而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以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的特定情境引导学生。思政课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思想实际,针对不同的思想困惑、思想问题,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解开思想“疙瘩”。将思政课教学从简单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传授,向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养成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转变,对于基层思政课开展具有很大意义。因而,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更应该具有针对性,将答疑解惑作为评价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解决实际问题。思政课教学既是“教书育人”、“传道授业”,也是“解惑”,思政课的魅力即在于此。(建阳区南槎民族村党支部 吴武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