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是一个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上好思政课,能够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利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蒙以养正,圣功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古往今来,教师都是学生前行的引导人、栽培者,而作为关键者--教师,要做好新时代思政课的“传道授业解惑”。
办好思政“必修课”,关键要“为人师表,提质增效”。教书的目的是为铸魂育人。“乐教善教、潜心育人”应是教师队伍的职责所在。作为青少年知识的传授者,“乐教善教、潜心育人”应是教师队伍的职责所在。教师队伍要自觉肩负担当,承担育人使命,要注重教学质量的时效性,正视教育对象的多样性,探求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明确教书育人的针对性。要追求高超的理论水平和高尚的个人修为,紧跟时代步伐,洞察全局形势,努力提升综合素质,既要做本领强、学问深、方式新、渠道广、观念正的“经纶之师”,也要当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人格正的“人生导师”,帮助青年学生在心灵上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坚决杜绝“假丑恶”,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我们亟须探索建立“大思政”育人格局,创新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官庄畲族乡 王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