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本应一鼓作气,持续发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然而,揆诸现实,一些地方和地区在如期减贫摘帽后放松懈怠。如,下沉干部有了“车船到站、刀枪入库”的思想,脱贫后对群众工作不管、不问,这是十分危险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落下,一个也不能少,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应当看到,剩余贫困人口,大多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返贫风险高、脱贫难度大,要确保所有群众同步跃过贫困线,就要继续扎根基层一线,再入一次户、再上一次门、再摸排一次问题、再商议一次脱贫措施,持续巩固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人口的“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确保人人有脱贫项目,户户有增收门路,续写脱贫攻坚后半篇章。
摘帽不摘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任其职,就要尽其责,脱贫攻坚是各级各部门的分内之事、应尽之责,必须时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越接近尾声,困难越多,矛盾越复杂,会面临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因此,奋斗在基层的党员干部,要时刻担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强化责任担当,持续攻坚克难,找准问题、比出差距、重视整改、狠抓落实,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法,坚定不移走完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摘帽不摘帮扶,继续下沉帮扶力量。帮扶干部是我党与贫困群众之间的重要纽带,是贫困群众与党紧密联系的重要抓手,帮扶走访工作不容懈怠。脱贫摘帽若急于在帮扶上“急刹车”“打折缩水”的话,那返贫、致贫风险将会加大。一线帮扶干部要继续深入田间村寨,按照“4+1”的工作模式,沉下身子,认真聆听了解贫困群众的所需所想,传播党的好声音,落地落实每一项扶贫政策,联结各方帮扶力量,对症下药,真抓实干,确保帮扶工作不走过场,帮出实效。要紧盯突出问题,集中力量、响鼓重锤,特别要聚焦特殊困难群体,及时研究出台专门政策措施,采取低保、民政、助残、保险等途径为特殊贫困群体提供兜底保障,让脱贫政策更接地气、更为精准,实现稳定脱贫。
摘帽不摘政策,继续保障政策落实。坚持脱贫不脱政策的原则,继续加强群众扶贫政策的保障落实,通过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等多项措施,充分落实扶贫政策,巩固脱贫“三保障”成效,扎实高质量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继续实施产业帮扶政策,真正让群众在产业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坚定“我要脱贫”的思想意识,发展利农利民的好产业,帮助贫困群众稳定就业,实现群众的稳定脱贫,筑牢通向美丽乡村的路基,为建设美丽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帽不摘监督,继续加强监督管理。搞好脱贫攻坚,重在搞好监督和管理。脱贫攻坚的五年,党和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脱贫攻坚成果显著,在国际上创造了不小的影响,在收官的关键时期,继续管理并监督好扶贫资金的去向是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纪检监察部门必须响鼓重锤,确保做到专款专用,真正惠民利民。紧盯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不良风气,全面排查和严肃查处工作不务实、不扎实、不作为等问题,对“数字脱贫”等虚假脱贫问题“零容忍”,进一步做深做实脱贫攻坚监督管理工作,加大腐败等作风问题的整治力度,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新冠肺炎这道加试题,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满地荆棘,只有迎风而上,绷紧扶贫这根绳索,乘风破浪,才能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完美收官。(贵州省黎平县德凤街道办事处 周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