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它不仅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平台,更是厚植国家情怀的志愿载体,影响着青少年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的树立。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新一代的接班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思政课的“不可替代”。高度认识思想政治课重要性,思政课作为武装青少年头脑、铸造青少年灵魂、引领青少年人生的重要抓手,要发挥思政课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让思想政治理论融入学生的生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将思政课摆上重要议程,从队伍建设、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多举措,着力解决制约思政课建设的问题。
让思政课“有滋有味”。利用身边的鲜活的案例,帮助理解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比如疫情发生以来,涌现出很多先进人物和生动的感人事迹,为思政课提供了鲜活生动的教学素材,令世人惊叹的“中国速度”建成的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和方舱医院、“无双国士”钟南山院士、“邻家奶奶”李兰娟院士等等,通过战“疫”故事,展现中国力量、中国精神,感受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同时,与时俱进、打破传统、敢于创新,将思政课与专业、实践、生活相结合,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做好思政课“引路人”。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树人应该先树己,思政课教师尤为如此,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事而新”,通过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把思政课入心接地气,以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激发课堂活力,提升育人效果,使思政课真正实现立德树人,让思政课堂更加魅力四射。改革思政课老师的评价机制,提高教学所占比重,克服唯论文、唯文凭的弊端,让教师专心在教书育人上。(吴琳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潭城街道党群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