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古语有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史上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毛泽东同志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随着物质生活的显著提高,如今人们的物质需求已经从“吃饱穿暖”发展为“吃好穿好”,这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象征。但“铺张浪费”也随之而来,随着网络直播的风靡,“吃播”成为最容易爆红的直播手段之一,试想一下,一顿吃掉8斤米饭、一口气吃掉十桶方便面,15分钟内吃掉40个粽子……网友的“猎奇”心理就被这样给激发出来。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日前有网友揭露,极大多数所谓的“大胃王”都是假吃催吐。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现如今的我们不必再为吃饱肚子发愁,但也不能忘了不过几十年前的食不果腹的曾经。事实上,勤俭节约并不是什么难事,关键在于是否真的“厉行”,是否能把“厉行”习惯为“例行”。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社会行为一个基本准则。何谓“厉行”,其实不难理解,就是严厉执行。但光靠执行不够,这需要从心底里认可、从思想上接受、在行动上实行。在厉行节俭中党员干部更要在群众中树立勤俭节约的良好榜样,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外化为实际行动,在全党全社会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风尚。
当全社会都在进行节约粮食的宣传教育,并且有了一定的基础,“厉行”便能常态。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治理舌尖上的浪费,应从每个人做起,主流媒体要大力宣传“光盘行动”,饮食业主也要主动设置“不剩饭,不剩菜”等提示牌,全社会共同行动让“光盘”成为“新食尚”,培养健康文明的消费观、生活观。(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中都镇人民政府党政办干部 蓝健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