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砖”还是“钢”?很多刚到基层参加工作的年轻干部,也许会产生这样的困惑,“专业知识用不上,个人特长无处发挥,扎进了基层的泥土里,我是砖还是钢”?当所处环境开始影响自我认知,信念不坚则容易迷失方向,练就“内功”是我们到基层后坚守初心、磨炼意志的不二法门。
要有砖的土气。砖的不争、砖的厚重,让人即便面对这种“碌碌无为”也会肃然起敬。确实,它虽是如此不起眼,但也经受了900度以上的高温炙烤。出身泥土,历经烈火,没有选择被焚烧殆尽,而是在苦难中质变,变得坚毅、变得厚重,高温散去后,将一腔火气化作土气,不灼人,不简单。
要有钢的韧性。相比于砖,钢的经历明显更加不凡。好比参加过无数次战斗的战士,遭受千万次捶打后,它的品质已变得同它的外表一般闪耀。千万次捶打,同时也使得它能屈能伸,赋有韧性,得不忘形,失不灰心,将打击化作前行的力量。
要像砖一般融得进。当砖被融进黄泥、青泥或是混凝土,通过堆砌、压实后,便可成为一座堡垒,坚固的不仅是砖本身,更多的是砖与不同材料之间共同发挥出的作用力。
要像钢一般顶得住。小到一枚钉子、一颗螺丝,大到铁路铁轨、桥梁构件,无论被放到哪里,处于不同的工作环境,钢的性能不会因此改变,抓得牢、顶得住。
要练就能“砖”能“钢”的“内功”。砖易折,钢易锈。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干部,既要有韧性,也要钝性,要接地气、带土气,更要冲得上、顶得住。知进退,有韧性,方能成大事。有人把基层比作一个大熔炉,能坚持到最后的一定会是最坚硬、最闪亮的。练就能“砖”能“钢”的内功,则身愈疲而志愈坚,在磨砺中“千磨万击还坚劲”,在成败后“任尔东西南北风”。(龙岩市连城县姑田镇党政综合办公室 黄小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