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役是场持久战,习近平指出,“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物质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诚然,在脱贫攻坚征程中,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是不能分割的,做实精神扶贫是增强脱贫动力、提升脱贫质量的重要保障。
补足精神食粮,转变帮扶干部工作作风。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推进,有些干部开始对扶贫工作心生厌倦,工作态度越发懒散,帮扶措施也开始进入瓶颈期,个别干部甚至出现理想缺失、形式主义、不求实效等问题。对此,能量的补给显得尤为重要。一是提高站位,强化认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坚持党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推进加强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二是压实责任,强化整改,把解决形式主义的问题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任务,杜绝只浮于表面,流于文件的虚假成果。三是盯紧目标,突出重点,持续保持强劲的攻坚态势,巩固脱贫实效,保持对已脱贫对象的动态监测,防止返贫现象发生,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出实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补足精神食粮,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部分扶贫对象过度依赖政府和社会的帮扶,更有甚者萌生出等靠要思想,安于现状,古人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精神扶贫在这场战役中的重要性,转变贫困户自我脱贫意识,引导其筑牢脱贫之志。帮扶干部在进行物质帮扶的同时要注意做好思想政治方面的正向引导,帮助树立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追求,只有自身树立脱贫志向,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结合新时代文明建设工作,有效整合公共服务资源,组织志愿服务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入户宣讲,弘扬优良家风家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营造出村勤劳节俭、自强不息、敢于担当的良好氛围。
补足精神食粮,建立脱贫致富支撑点。脱贫攻坚是系统性、长效性的工作,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重要思想,真抓实干,抓重点、补短板、最大限度地实现脱贫工作的效能。政府部门要强化帮扶,深入了解基层群众技术需求,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提升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让有劳动能力的对象能够依托自己的双手,打开脱贫致富新路子。贫困户要主动拓展自身技能,丰富自身内涵,将脱贫致富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的模范带头作用,辐射带领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在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期,补足精神食粮,尽锐出战,点燃脱贫“引擎”,助力攻下最后的堡垒,确保如期夺取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兰天香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民主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