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理论 > 正文

把握三对关系,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2020-06-24 09:52:14 | 来源: 中廉在线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要因地制宜抓好谋划和落实”。农业稳则天下安,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的发展,关键在于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振兴乡村,而产业兴旺则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这就要求处理好三对关系,叩响乡村产业振兴之门。

协调“统”与“分”的关系,厚植特色产业发展沃土为富村增实力。特色产业是实现农村地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发展特色产业关键在人,农民作为乡村的守护者,是乡村产业振兴的主体。要立足实际,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基本利益,加强分类指导,把特色产业作为发展生产的“新引擎”,让村民吃透政策,发挥农民主观能动性。此外,要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要切实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效应和桥梁纽带作用。在紧密联系农民群众、深入田间地头调研的基础上,对地域特点综合分析研判,合理规划生产布局,统一规划农田基本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培育特色主导产业。

正视“前”与“后”的关系,秉持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兴村添活力。发展农业产业,要“瞻前”,也要“顾后”,要立足当前,也要着眼长远。一方面,要善于挖掘特色资源,让农产品具备特定的内涵,突出资源禀赋,如发展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创意农业,实现“科技+”等新业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更新发展理念,以长远的眼光和全局思维科学发展生产。贯彻落实好环保优先政策,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之路,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平衡好经济与生态的关系。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生活方式,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实施力度、保持绿色底蕴,让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推进。

平衡“量”与“质”的关系,积蓄高质量发展后劲为强村增动力。以资源开发为主逐步转向技术开发、产品开发的内涵型生产,以产量型生产为主转向以质量生产为主,推动产业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要多措并举、全方位发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培训,提升农民能力,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业技术骨干。此外,抓龙头、建基地、强品牌。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抓农村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发展示范点,在增强产业附加值上下功夫,变初加工为精加工;注重品牌建设,打造和培育农业品牌,提升品牌效益,以品质引路,以品牌护航增强竞争力;借助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线上销售,降低流通、销售的成本,提升农业产业现代化、规模化水平。

古人云:“知之非艰,行之惟艰”,诚然,乡村产业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面临多重挑战。要突出政策导向,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因地制宜,顺势而为,走出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子。唯有如此,方能让“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丽风光成为现实,方能绘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和乐景象,擘画出乡村全面振兴的美丽蓝图。(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下坝乡党委 刘晓婷)

责任编辑:王忠厚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