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为推进科技人才培育使用指明了方向。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科技创新的未来和希望,需要各地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向企集聚”为载体,不断创新完善政策体系,着力推动新形势下科技人才工作机制创新,招引更多科技人才助力科技创新。
一是创新“校企业合作”活动,精准人才招引“目标点”。地方发展离不开科技人才的支持,必须着力搞好人才引进。其中首先要制定科技人才引进系列政策,坚持以环境引人、以项目引人、以人引人,拓宽引进渠道,力争每引进一个项目,都相应配套引进一批科技人才。为进一步拓宽科技人才招引方式,地方政府可以和各大院校签署战略共建协议,将在校学生所学专业与地方发展所需人才进行精准匹配,组织符合条件的学生深入企业开展访学活动,通过参观考察、现场讲解、座谈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地方企业生产发展现状,通过“访学进企”活动更好建立起企业用人意愿台账和学生就业意愿台账,为学生和企业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提高“人岗匹配”的准确率,构建产业与人才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新生态格局。
二是筑好“育才赋能”平台,支持人才发展“多方面”。建平台育人才,实施创新平台提升计划,依托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加大人才培育力度。通过在外设立人才工作站、建立“人才飞地”搭建人才引育平台。摸排企业人才需求,举办就业技能培训班,搭建返乡待业大学生与企业联系桥梁,解决用工难、就业难问题。组织返乡大学生开展“家乡行”系列活动,通过参观优秀企业,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吸引在外优秀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举办不同主题的人才联谊会,搭建青年人才沟通交流平台,营造拴心留人温情环境。
三是优化“人才服务”流程,贴心服务人才“全方位”。只有筑好巢,才能引凤来,招引和培养人才需要为人才提供优惠舒适的环境,优服务留人才,必须深入推进“政策找人、无形认证”机制建设,推动政策无感化落地,比如开设“绿色快办通道”,整合人社、税务、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等部门职能,梳理优化审批流程,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城市融入等服务;组织、人社、科技等部门,建立“双专员”“科技特派员”制度,为企业配备“贴身管家”。精准落实一揽子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多形态、多渠道就业创业。强化县级智慧就业服务大厅、镇街就业服务空间、村居就业服务驿站建设,实现县、街镇、村三级联动,一网通办,绿色快办,实行更加开放、更加便利、更加贴心的青年人才引进、培养、服务政策,为人才尽展才华营造良好环境。(黄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