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周的激烈角逐,贵州省黔西市锦绣学校第二届“课本剧”展演拉下帷幕,本届亦分年级决出了前三,所有参赛的“小演员”均是意犹未尽,更舍不得脱下陪伴自己“驰骋战场”的“黄金战袍”。
黔西市锦绣学校建校一年多来,从全市各个学校优选的老师们不骄不躁、潜心调研,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与学生及其家庭充分接触,逐步摸索出引领易搬孩子积极、阳光成长的方法,并逐步建立了易搬教育教学“雏形”,“课本剧”就是语文教学的走心尝试,并且效果明显。
组团摸底,探成长之需
锦绣学校非常重视教师成长和教学教研,一方面教师个人成长得到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从课堂到课后教师都并肩专研、携手共育。除每周四的集体备课外,老师们更会细心研读“新课标”、专题深挖“作用点”、着力发掘“新能量”,逐步形成了特别的锦绣“易搬模式”,老师们时常在课余“组团”家访,“问症把脉”据实总结研析孩子成长所需,而后按学科分门“会诊”,分年级“对症下药”,一至六年级32个班都列出不同的“成长清单”。
携手亮剑,斩蓬乱之棘
在充分了解易搬学生成长之需后,锦绣学校各专业老师在自己的领域快马扬鞭、据己所长给出了学生成长的“私人订制”方案,用全新的思维亮剑易搬教育,快准狠地斩断历史衍生的“蓬乱荆棘”,创设一片成长的蔚蓝天空。其中语文老师就据实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着手,本着“成长比成绩更重要”的核心理念重拳打造易搬孩子的“成长模块”,锦绣学校“课本剧”就是学生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力体现。
明德晓理,树儒雅之士
从人的发展历程看,小学阶段往往是“三观”雏形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积极的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精神、宽容的人生顿悟。锦绣学校更走心地把“三观”教育融入到易搬学生的成长之中,求知不仅仅来源于课堂,实践更是笃行的失的所在,“知行能合一”才实谓之“学有所获”。锦绣学校的“课本剧”语文老师多数只充当“副导演”角色,从舞台渲染到情感呈现等,每个演出团队都准备得细致入微,涌现出一批批能文能武明德晓理的儒雅之士。
锦绣学校的“课本剧”老师们用“导”和“演”的方式让学生体悟了“知”和“行”的价值统一,使学生由内而外树立起了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所以锦绣“课本剧”是易搬教育的走心思考,是易搬教育的落地教研。(黔西市锦绣学校 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