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 书画 > 正文

画家陈海峰:泼墨大写意·胸中有乾坤

2024-01-07 09:04:43 | 来源: 中廉在线

中国大写意画家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瑰宝,他们以自由、潇洒的笔墨风格,表达出了自然景物的生动和情感的深度;他们的作品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们的事迹不仅见证了他们在艺术创作上的杰出成就,也代表了中国大写意画派在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他们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传达了对自然界和人性的独特见解,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陈海峰,就是这些画家中的默默耕耘者。

对于画家陈海峰的认识与了解,缘自于萧县当代论语研究会副会长孙红亮的推荐与介绍。

“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2024新年伊始, 在陆龟蒙诗中描述的冬天里,我们走进“中国国画之乡”——萧县,采访了著名画家陈海峰。

1965年,陈海峰出生于萧县。他自幼开始学习书画,先后从师于郑正、阎梓昭,后拜当代大写意领军人物薛志耘先生为师。薛先生对收徒极为严格,他当时对陈海峰提了三个要求:“一是修炼人品,保持个性;二是练好基础,书画兼备;三是专攻大写意,辅以其余门类。”一路走来,陈海峰恪守老师要求。2004年进入了北京画院深造,师从石齐、王明明、郭石夫三位中国画坛名家,2011年进修中国画院高研班,在导师高卉民的指导下,绘画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几十年来,陈海峰学习国画,不分昼夜。他认为:“白天有躁气,晚上才有静气。心静,则万物已静。夜晚仰望星空,万物归于寂静,而又逐渐苏醒。作画要心无旁骛,必须回归本来。”因为长年研习大写意画,陈海峰总结出了一个道理:大写意画首先要有一个抽象的感觉,然后理性地利用头脑中的内存,去组织出能表达意境的物象、结构,最后再进行创作。

陈海峰说:“如何将这种非形象化的情绪转化为可视的景物?这里面就有一个绘画语言:笔墨,形式符号,造型元素,景物的铺陈,主观创造的理性加工过程,这是一个从造型上的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让意象的绘画符号承载了主体的精神,承载了当时的创作情绪,构成一种和谐协调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意境,一种趣味,一种我对人生,对艺术,对社会的解读方式。我努力使我的画有魂,有神,有磁场,是纸上的生命体。这个生命体可以向读者倾诉我的所思所感。

我们通常把一种固定的绘画方法,误以为是风格。其实风格即人,风格即作者的自然观,人生观,理解社会的独特的角度,独特的审美的总和”。

半个世纪的历练,磨练了陈海峰的艺术成就。他继承了中国大写意画的优秀传统,吸取了古代大家徐渭、石涛、扬州画派,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陈大羽、李苦禅、薛志耘等前辈的技法,融古今技法于一炉,渗透古法又能独辟蹊径,在花鸟大写意绘画方面发展出了自己特色。他用自己审美观点与表现手法,创造出许多艺术形象。在创作时,他运笔行云流水,苍劲朴拙;笔法凝练简约,意趣盎然;笔墨纵逸豪放、雄健磅礴。他的这种驾驭大写意技巧的能力是惊人的。

他笔下的大写意花鸟画,既有一定写实的成分,但又不是对自然物象纯客观的描摹,而是高度凝练之后的再创作。他的作品具有笔墨厚重豪放、气势磅礴逼人、形象洗练鲜明的风格,在中国画坛上树立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风范。

我们先来看他的《墨荷图》,作品运用勾、点、泼、皴等多种笔墨形态,将荷花的柔美、水墨的淡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陶醉其中。在画面下方,几条红色锦鲤在水中欢快地游动,宛如一抹亮色点缀在这宁静的景致中,带来了一丝活力。

再看他的作品《斗鸡图》,画家捕捉了公鸡涨鼓羽毛、伸长脖颈、怒目相对、决心一拼高下的样貌,呼之欲出。为了出精品,几十年来,陈海峰在家中养了多只斗鸡,以便于时时观察进行写生。他从现实生活中捕捉灵感,从平凡生活中发现美,他将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体验融入作品之中。我们可以从这幅作品中,看到热烈、奔放、沉雄而带霸悍的大写意画风格,激人心灵,壮人胸怀。

萧县当代论语研究会会长、书画评论家陈安源告诉我们:“海峰是当代中国大写意画家中的后起之秀,他的人品更是让人称赞。所谓德艺双馨,就是指海峰这样优秀的书画家”。

陈海峰现为中国汉画学会会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宿州市民建书画院副院长、宿州市大写意画院副院长、萧县书画院院长、萧县美术馆馆长、宿州市人大代表、萧县政协常委等职务。

如今,陈海峰在国内外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作品《故道风情》入选首届黄山杯书画大展获三等奖;作品《洗礼》入选建党七十周年全国书画大展;《紫气东来》入选宿州市书画作品晋京展;作品《紫藤》在全国第十四届花鸟画大展中获精英奖。近几年来,作品《紫氣東来》获中国大写意花鸟研究会主办的“第十届大写意花鸟画展”精英奖;《八月葡萄飘酒香》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雨花满天·全国花鸟画作品展”;《芳园榴韵》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泾上丹青·2023中国写意画作品展”;《春酣》入选“御风而行向·末来长三角绘画作品联展”;《盛世物语》获第八届安徽省美术大展优秀奖等。

其部分作品先后被中国美术馆、北京爱家收藏中心、张家港市陈霞艺术馆和国内外多所大学、博物馆以及许多爱好者收藏。多次在宿州市美术馆、萧县等地举办过个展和联展。先后接受过中央电视台、宿州市电视台的专访。

作者简介:

赵汗青,高级记者、文史作家、博士。现供职中国网•韵动安徽。

刘欣华;英文翻译、文化学者、博士。现供职中国网•韵动安徽。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毕业论文网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