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国际劳动节,是致敬奋斗者、礼赞劳动美的节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历经十二年砥砺,已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作风标尺”,而廉洁过节正是检验党员干部政治本色的“显微镜”。
以“八项规定”为尺,丈量作风建设深度。中央八项规定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文件、规范出访活动等细节入手,以“小切口”推动作风“大转变”。其核心在于破除特权思想、根治形式主义,让党员干部回归“人民公仆”本色。例如,规定明确要求“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直指基层调研中的“走马观花”“层层陪同”顽疾;而“厉行勤俭节约”则剑指公款浪费、超标接待等享乐主义行为。在五一节点,这种以小见大的作风建设理念尤为重要。唯有以八项规定为标尺,严查“吃公函”等隐形变异问题,才能让廉洁过节从口号变为行动自觉。
以“节点”为战场,严防“四风”隐形变异。2024年五一前夕,中央纪委公开通报8起典型案例,其中不乏“在私人会所接受宴请”“通过快递收送茅台酒”等新型腐败手段。这些案例揭示,“四风”问题“暗度陈仓”,手段更隐蔽、花样更翻新。此类行为不仅违反纪律,更破坏营商环境、侵蚀群众利益。对此,需以“零容忍”态度严查严处,警惕新型陷阱,让“不敢腐”的震慑持续释放。
以“责任”为锚点,构建长效监督机制。廉洁过节不能仅靠“节日提醒”,更需完善制度机制。近年来,各地探索出一些创新举措,比如有的地方开展“四不两直”突击检查,有的地方则鼓励群众通过“随手拍”举报违规行为。这些实践表明,唯有将监督嵌入日常、抓在经常,才能让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领导干部更需发挥“头雁效应”,压实主体责任,更通过“晒承诺”“亮家底”倒逼干部守底线。
五一劳动节,是致敬劳动者的勋章,更是淬炼作风的熔炉。党员干部当以八项规定精神为“坐标系”,时刻绷紧纪律之弦,以清正之风、务实之举、为民之心,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无愧于时代的“廉洁答卷”。(呼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