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党深入开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背景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其学习教育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是否稳固,关系到乡村全面振兴战略能否顺利实施。如何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在基层走深走实,让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在基层党组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是每一个村级党组织都必须认真思考和切实解决的重要课题。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指引。对于村级党组织而言,这不仅是纪律要求,更是密切联系党员群众、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关键所在。村级党组织处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直接面对广大村民。只有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务实工作作风,急群众所急、盼群众所盼,才能让村民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与温暖,增强对党的信任与拥护。
丰富学习形式,推动学习教育从“新”。坚持“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传统形式上,村级党组织要发动党员逐字逐句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负面清单》等相关书籍,深刻领会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核心要义。同时,邀请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等到村开展专题讲座,结合农村工作实际,深入浅出地解读规定内容,让党员们听得懂、记得住。坚持线上线下学习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厦门党建e家等线上学习资源,及时推送学习资料、典型案例剖析等内容,方便党员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学习。坚持点面结合,“送学上门”。对于流动党员、行动不便的高龄党员等,通过线上视频会议、支部书记带着学习资料“送学上门”的方式,确保学习教育不落下一人。
紧密结合实际,推动学习教育走“实”。抓住“关键少数”,在村级党组织工作的党员干部应重点学习工作相关的正负面清单,在农村项目建设、惠民资金发放、集体资产管理等关键领域杜绝违规行为。比如,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严格遵守招投标程序,防止暗箱操作;在低保、危房改造等惠民资金发放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杜绝优亲厚友现象。同时,积极宣传优秀党员干部在农村工作中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先进事迹,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党员干部。
完善监督机制,推动学习教育从“严”。一方面,加强党内监督,村党支部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之间相互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纠正。另一方面,强化群众监督,在村委会、便民服务站等设立举报信箱、公开举报电话,鼓励村民对党员干部的违规行为进行举报。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群众公开,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同时,建立考核机制,将党员干部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学习贯彻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与评先评优、绩效奖励挂钩,激励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学习教育,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牢抓工作末梢,推动学习教育走“深”。畅通村民反馈问题的渠道,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格局。及时查收、处理村民在小微权力监督群、“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平台反映的问题细节。针对村民反映强烈的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党员干部带头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改善村庄面貌;对于农村产业发展滞后问题,积极寻找适合本村的产业项目,带领村民增收致富。通过这些实际行动,让村民切实感受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带来的变化,进一步提升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村级党组织开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不断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完善监督机制,将学习教育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才能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农村落地生根,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的动力,推动农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胡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