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根本保障,基层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注重整合资源、汇聚力量,通过选优配强、搭台育才、聚贤筑匠、提能塑魂等举措,不断拓源提质为乡村振兴蓄足后备力量。
选优配强,注入“一眼甘泉”。察右后旗按照“尽锐出战、务求精准”要求,把“精兵强将”派到基层一线,助力乡村振兴。一是选派“特种兵”强班子。苏木乡镇领导班子队伍建设是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察右后旗通过苏木乡镇党委换届,将一批政治强、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优秀干部选拔充实进各苏木乡镇领导班子,其平均年龄40.1岁,较上一届降低了4.2岁。其中35岁以下干部10人,全日制大学以上学历13人,妇女干部6人,少数民族干部16人,形成了梯次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结构、互补能力结构、协调经历结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二是选好“领头羊”强农村。察右后旗结合新一届嘎查村“两委”换届工作,严格准入条件,切实选拔那些靠得住、有本事、肯干事、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进入嘎查村干部队伍。换届后全旗嘎查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5.5岁,社区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4.8岁,真正选拔出了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乡村发展“领头羊”。三是充实“先锋营”强帮扶。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有关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察右后旗印发了《中共察右后旗委组织部关于调整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的通知》,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精准选派、调整、充实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聚贤筑匠,用活“一泓清水”。察右后旗以建设高素质基层队伍为抓手,把人才引进作为突破口,吸引鼓励人才回村任职,有效帮助基层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助力乡村振兴。一是鼓励优秀人才回村任职创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先后发布《关于鼓励优秀人才回村任职和回乡创业的公告》,《关于鼓励优秀人才到嘎查村任职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公告》鼓励全旗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在职或退休干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优秀大学毕业生、民营企业优秀经营管理人员、农牧业专业人才、复转退伍军人和乡村教师、医生等回村任职创业。并在政治激励、报酬待遇、表彰奖励、科研创业等方面给予支持。2018年,通过自愿报名、组织筛选,公开选拔出75名优秀人才,充实到嘎查村的“两委”班子。2020年,有106名优秀人才报名,为“两委”换届提供了人才保障。二是优化嘎查村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察右后旗坚持向基层倾斜的用人导向,注重选拔使用经验丰富的嘎查村干部力度。让有拼劲、有业绩、有能力的基层干部得到了更多的晋升机会,切实为基层一线埋头实干、敢于担当的干部提供舞台,为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实绩突出的干部搭建平台,让干部愿意、乐意到基层摔打自己、磨练自己、展示自己、提升自己,近两年有5名嘎查村干部被提拔重用。
搭台育才,涵养“一河清流”。为提升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进一步增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为民服务等方面的能力素质,察右后旗统筹抓好党政、农村牧区、中青年、专业技术、企业经营管理、高技能等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基本形成了全员培训、分类培训的人才培训工作大格局。一是不定期举办培训班,对全旗新任科级干部、嘎查村、社区“两委”干部、党务工作者、选调生等进行了全覆盖培训,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为民服务等能力,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切实提升线下培训实效。察右后旗结合旗情实际,挂牌成立了苏木乡镇党校和嘎查村“乡村夜校”,全旗上下形成了以旗委党校、各苏木乡镇党校和“乡村夜校”为基础的三级联动教育体系。同时以“主题党日”“支委会”“专题党课”“党小组会”为基础建立了“三会一课”制度,每周确定一天,统一主题、统一内容,组织开展各类党组织活动。三是多元化开展干部学习教育。察右后旗充分发挥移动终端设备快捷方便的特点,以“碎片化”“微学习”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要求干部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北疆先锋等学习理论知识,同时还创建了察右后旗党建微信公众号,极大的丰富了基层干部的学习内容。(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委组织部 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