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这份温度的锻造者,正需要一群敢担当、善作为的党员干部。城市如同一本摊开的书,字里行间镌刻的,正是管理队伍以“真”字破题、用初心解题的执着,这才是在千头万绪中所应寻得的治理智慧。“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而只有以真律己筑牢底线、以真管城破解困局、以真待民凝聚同心,方能像绣娘执“针”般,将精细化治理的丝线织进城市肌理,绣出人人向往的宜居新画卷。
以真律己:让纪律作风成为不可触碰的底线
城市管理者的一言一行,都是城市形象的“活名片”。这种“真”,首先体现在对纪律作风的极致坚守——它不在豪言壮语,而在“拒绝好处”“按章办事”的日常里,更根植于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从严教育与监督。
同安城管的执法记录仪记录着最真实的答案:面对商户递来的香烟,队员笑着摆手“规定不允许”;处理邻里纠纷时,哪怕熟人说情也坚持“按章程办”。这份坚守背后,是党支部“三会一课”上典型案例通报敲出的“伸手必被捉”的敬畏,是党员干部廉洁承诺书划定的权力边界,更是党组织对“人情案”“吃拿卡要”零容忍的决绝。
廉政警示教育的课堂上,党员带头剖析自身风险点;文化墙前,支部书记逐字解读,“诚”与“廉”令人醍醐灌顶;廉政警示教育中心,廉政警钟不仅敲在耳畔,更重重扣在心底——这些党组织主导的教育载体,最终都化作“严以修身、严以用权”的每日必修课。若连自身纪律都打折扣,市民又怎能相信管理的公平?正是这份党组织引领下的律己之“真”,让市民读懂了城市管理的底线与担当。
以真管城:在“破与立”中绣出治理精度
城市管理的“真”,藏在“真正管、真诚管、真心管”的实践里,而这份实践的核心支撑,是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轴心作用。它不是简单的“禁止”,而是在党组织统筹下找到“秩序与活力”的平衡点,是把“反复治、治反复”的困局,变成“标本兼治”的破局。
“真正管”,是党员先锋队啃硬骨头的担当。面对“牛皮癣”顽疾,党员干部带头,烈日下用机械清、用刮刀刮;治理占道经营,党小组牵头形成“执法+社区+物业”联动机制,既依法取缔影响交通的摊贩,又联合多部门规划“摊规点”,让商户有处经营、居民便利消费。这不是“一刀切”的懒政,而是党组织引领下“管到点上”的精准——若只图“表面干净”,顽疾只会越治越深。
“真诚管”,是党组织搭建共治平台聚合力的智慧。“城中村”治理中,依托党建共建,跳出“你管我抗”的对立,把商户、居民中的党员动员起来,让占道商户党员提整改建议,邀居民党员担任“监督员”。管理对象在党组织引领下成了治理主体,难题自然迎刃而解。这印证了一个道理:城市治理从来不是“独角戏”,党组织牵头搭台,众人拾柴才能烧旺“共治”的火焰。
“真心管”,是把群众感受放在首位的坚守。菜市场卫生、非机动车停放等,这些“小事”是幸福感的“晴雨表”。以党员为主体划分责任管控区,建立“网格员巡查+群众随手拍”机制,对问题实行“接单-处置-反馈”闭环管理——不是“做了就行”,而是“做好才行”。这种党组织主导下的“真”,让城市肌理在细节中焕发活力。
以真待民:从“对立”到“同心”的治理觉醒
城市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群众从“要我配合”变成“我要参与”。这份转变的密码,藏在党组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里,藏在“把群众吐槽当哨声、把百姓烦事放心头”的“真”里。
信访窗口的一幕令人深思:一位老人因违建拆除情绪激动,党员经办人递上热茶,听两小时倾诉后,带他看党支部牵头改造后的社区花园:“拆了违建,孩子们才有地方跳绳。”老人最终握手言和。这不是简单的“耐心”,而是党组织教育引导下,跳出“执法者vs被管理者”思维的觉醒——当管理从“管制”转向“服务”,对立自然化为共情。
这种“真”,在党员干部换位思考的细节里:处理商户违规时先帮忙搬东西再讲规定;更在党组织推动的“党员进网格”行动中:坐小马扎听大爷大妈“吐槽”垃圾清运、广场舞噪音,把问题清单变成“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有个社区“牛皮癣”反复,党支部发动商户党员成立“轮值巡查队”后反而根治,这正是“你对群众真心,群众就与你同心”的生动注脚,更是党组织凝聚力的鲜活体现。
城市管理从来不是单向的“管与被管”,而是党组织引领下,管理者与城市、与群众的“双向奔赴”。当每一位城管人都以“真”为针、以“实”为线,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就能在秩序整治中绣出规范之美,在民生改善中绣出温暖之景,在共治共享中绣出和谐之韵。这画卷里,有执法者的坚守,有经营者的理解,更有千万市民的笑容——这,才是城市管理最动人的模样,也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结出的丰硕果实。(许东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