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王市镇聚焦“强村富民”目标,通过定一个目标、压实两个责任、建立三项机制、抓住四个重点,探索出一条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锚定一个目标明方向,精准施策破难题
发展集体经济,首先要找准方向、定实目标。王市镇成立工作专班,由主要负责同志带队逐村摸排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结合“跳起来摘桃子”的原则,实行“一村一策”,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明确各村年度收益目标并逐月分解量化。通过精准画像、靶向发力,让每个村都清楚“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为集体经济发展画好“路线图”。
压实两个责任强担当,上下联动聚合力
责任层层压实,工作才能落地见效。王市镇构建“镇、村”两级责任体系,镇级层面,书记亲自抓、镇长具体干,做到逢会必讲、下乡必说、见面必问,问题不过夜;村级层面,紧盯村支部书记和村文书,前者统筹推动项目落地,后者规范账目收支,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通过责任捆绑,让干部肩上有担子、心中有动力,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见实效。
健全三项机制激活力,闭环管理促推进
机制是保障,更是推动工作的“加速器”。王市镇建立三项机制,形成闭环管理。奖励激励机制:将集体经济收益的2%设为专项奖励,直接激励村干部;同时把镇干部参与成效纳入考核,与晋升、评优挂钩,让“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大不同”。周通报、月调度机制:年度目标分解到月、落实到村,每周通报进账情况,每月召开调度会,对落后村约谈提醒;主要负责同志带队“一对一”到村解堵点,确保进度不滞后。联动协同机制:组织、财政、农业等多部门联动,快速解决资金进出账问题,让资金高效转化为发展动能,避免“卡壳”现象。
聚焦四个重点提质效,多元发展增后劲
围绕生产、生活两条主线,王市镇抓住四大重点,推动集体经济多点开花。盘活“三资”提效益。对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全面复盘,该涨租的涨租、效益好的入股、低效的清理腾退,上半年“三资”收益达110余万元,同比增长36%。深化土地流转促增收:整合零散土地,通过“525土地分红”机制和“合作社+农户”入股新模式,上半年土地流转分红320余万元,让土地成为“聚宝盆”。发展“村自主经营”强造血。聚焦特色果蔬种植、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27家村办企业应运而生,涵盖豆腐加工、电商服务、乡村旅游等领域。刘元村依托景区开发“淝畔香”品牌,上半年收益83.9万元,实现“一村一品”错位发展。 引导社会资本聚合力:算清“民生账”,通过“集体收益装路灯、建广场”等民生实事,引导群众参与土地流转、产业运营,让村民在分享收益中增强认同感,形成“发展共同体”。
实践证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关键在机制、核心在产业、动力在干群、根基在群众。下一步,王市镇将持续深耕特色产业、优化利益联结,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再上新台阶,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杨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