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助力脱贫攻坚的意义非常重大。一是从严治党是脱贫攻坚的内在要求。二是党的本质与组织结构所确定的。各项事业都处于党的领导,基层组织是顺利实施各项政策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基层组织承载着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富裕的目标。
党中央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在扶贫工作道路上,不断调整扶贫路线与政策,由救助式扶贫往开发式扶贫,再由开发式扶贫向精准扶贫转变,以社会实际和国情为基础,探索正确的扶贫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农村贫困人数急剧减少,区域富裕水平有明显的上升,贫困地区的生活和落后的面貌得以改善,扶贫取得历史性的进展,助力全球的减贫工作。
精准扶贫工作的核心在于“精准”,也是完成扶贫工作的关键。从点、线、面的面对面帮扶,因地制宜, 因利势导,使得面对面的帮扶工作真正发挥效果,且能够延续。从最初的扶贫工作发展至精准扶贫,已经由单纯的区域性扶贫发展成为更细致、更高效的贫困户扶贫。精准扶贫是由外及里,是辩证法的统一。自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战略以来,完成精准扶贫工作的理论与指导方法应运而生。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心思想是“脱贫”二字。脱贫原因、怎样脱贫、脱贫成果的保障三个方面建立理论与实践经验,要完成“两个确保” 的目标,“衣食不愁,养老、教育、医疗”是基础保障,“六个精准”是国家扶贫工作的策略,理论与实践方面主要是“五个一批”与“六个坚持”,主要是从途径上探析脱贫的道路,将“贫困户的认定”“扶持工作谁负责”“扶持的政策与方案”“如何判断扶持成果” 等重要问题论述清楚,将脱贫攻坚站的战斗目标、战略方针、组织工作、制度保障等方面,形成价值观与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将治国理政思想贯彻到扶贫开发领域,并把解决贫困问题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中,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战略目标、战略步骤等方方面面,构成其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政治建设,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脱贫攻坚战以来,贫困地区的医疗、教育、养老等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这些成就是基层党组织发挥引领作用的结果。但是,部分地区存在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有限的问题。部分地区为了深化改革,提高民主自治水平,过分放松市场经济的束缚,减弱政府调控能力, 导致经济秩序混乱,经济发展受阻,直接影响了党的领导地位。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地区组织与经济工作的领导核心。精准扶贫攻坚阶段,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要加强,形成制度保障。巩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要党员干部树立领导意识。
走群众路线是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路线,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要求。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主体,历次社会变革都是由人民群众发起。中国的经济成长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发展成果也应该由全体人民群众共享,这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坚持群众路线就是以人民为主体的原则,只有从历史出发,认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才能将历史的车轮往前推进。共产主义的要义是:人民竭尽所能,人民各取所需。坚持群众路线是党在奋斗历史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深知人民群众在历史前进中的分量,要完成社会主义的最高理想,就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只有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组织群众、服务群众, 将精准扶贫的任务顺利完成。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群众的劳动成果,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根本目标。任何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核心的作为都不可取,不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方式。人民群众主体原则是优先遵循的工作准则,才能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浙江省慈溪市长河镇政府党建办 赵圣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