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局起势见精神。安徽省委“新春第一会”思路清晰、语言精练、措施有力、提振精神,处处体现了“实干为要”的精神内核,让广大老百姓感到有奔头、有盼头,令人振奋不已。
“民者,万世之本也。”作为驻村帮扶干部,一定要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做到“一以贯之五做到,踔厉奋发五提升”,深入研读会议精神实质,做好2023年乡村振兴工作谋划。乡村振兴,产业向前。在推进乡村振兴实践中,下决心探索谋划产业发展新路子,引导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为乡村产业振兴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是培育乡村支柱产业。梅寨村是一个竹资源丰富的山区脱贫村,新的一年,将继续深化与竹业加工企业合作,创立梅寨村毛竹专业合作社并鼓励农户入社,实现生产现代化、经营规模化、管理科学化、增收稳步化。深入推进毛竹产业的补链工程,谋划竹产业从种植、加工、销售到研发、创新转变,由传统的竹拉丝、竹地板向竹重组材、竹工艺品、竹纤维等新材料、高附加值产品拓展。
二是精细化做好特色产业。开展茶叶采摘加工专业培训,推动茶叶采摘精细化,实施茶草分级挑选,严把原材料质量关口,通过“利益体验”提振茶农信心。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推进茶产品精深加工,开发茶系列产品。
三是提升改造传统农业。实施“规模养殖为主、农户散养结合”“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创建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或示范家庭农场,打造小规模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利用农业“互联网+”冷链物流,繁荣传统特色农产品流通,畅通优质农产品“出村进城”通道。坚持“匠心卓越、品质至上”,遴选一批有技艺的手工挂面和天柱山糖姜的能工巧匠,推广传统技术传帮带。严控食品安全,提升产品质量,树立名优品牌,赢得市场。
四是做好项目引领示范。发挥帮扶资金最大效用,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帮扶项目,构建用帮扶资金撬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格局。强化工作落实,监督检查帮扶项目,推进帮扶项目落地全程跟踪问效,着力发挥“立起一个,带动一片”的效应,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时光向前,帮扶向上。随着“一改两为”持续深化,驻村帮扶干部一定会干劲十足、精神振奋,积极探索,直面挑战,抢抓机遇,在拥抱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发展。相信未来,在大力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的安徽广袤土地上,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完成一篇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壮丽答卷”。(潜山市水吼镇梅寨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刘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