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上厝村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探索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通过强化党建工作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推进基层组织自治体系建设,打造“自治上厝”党建品牌,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筑牢政治基础,夯实战斗堡垒。上厝村总支部以提升组织凝聚力为重点,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一是强化“阵地建设”。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上厝村时刻把为民服务摆在第一位,落实“就近办、马上办”的工作制度,合并书记、两委、网格员办公室,建立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实现材料申报、审批、签字、盖章的一站式服务,提高了村两委的办公效率,满足了群众的需求。二是抓好“思想建设”。上厝村总支部充分利用帮扶单位厦门路桥物资公司和厦门市气象局在上厝村共建的党员教育基地和科普活动中心,开展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农村党课等活动,创新“村企共建”、“党员互培”新模式,将党史文化、国企文化、农耕文明融入党员日常学习中、工作中、生活中,以高质量的党建学习,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三是深化“队伍建设”。上厝村总支部向全体党员、全村妇女、青年发出号召,组建了由村副书记任队长的“党员先锋队”、由村副主任任队长的“青年突击队”、妇女主任任队长的“巾帼志愿服务队”,发挥总支部和基层党组织在产业振兴、疫情防控、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等方面的先锋精神,把群众凝聚起来、组织起来、发动起来、带动起来,让党旗、党徽、党员深入到基层工作的第一线,落实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
根植村情民情,发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是产业振兴,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实现农民增收、农民脱贫,才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才能实现村民共同富裕。一是夯实土地自治流转制度。上厝村是个以农业种植为主的村庄,自上个世纪土地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上厝村总支部创新探索了“土地自治流转”新模式,坚持每10年按家庭人口进行土地经营权重新分配,村民可对分配的土地经营权自行流转,避免了地荒无人耕,坚守了我国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实现了人人有田耕,人人得其平。二是深耕特色传统农业。上厝村总支部立足地理交通优势、关注市场需求,精准发力培育壮大乡村特色蔬菜和水果产业,通过大棚茄子种植、引进同安凤梨穗嫁接技术、建立马塘草莓种植基地等方式扩宽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致富渠道,实现农民增收、农民脱贫,筑牢返贫致贫防线。三是推动延伸产业链发展。在立足乡村特色农业基础上,加快推动农业相关产业链延伸,针对特色水果龙眼进行产品二次加工,打造“龙眼干”、“龙眼暖身茶”等衍生产品;同时大力宣传草莓采摘园,吸引游客和学子来上厝,打造“旅游+”、“研学+”、“草莓采摘节”等农业新业态,实现以旅助农,以学兴农。四是打造人才“蓄水池”。引导知名企业金日集团回村办厂置业;鼓励支持本村小微企业厦门三得盛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厦门弘富运动器材有限公司进行产业链升级、做大做精做强;引导乡贤、致富能手将各类人才、技术和创新要素带回上厝;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吸引外出农民工、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员返村就业,帮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贯彻落实奖学金制度,培育上厝村新生力量,通过设立“上厝村奖学助学基金”,为高考学子圆梦助学,为乡村振兴储备人才“活水”。(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五显镇上厝村 黄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