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县文笔街道先后在至诚社区、新穗村开展“院坝协商”试点工作,协商过程中街道与政协委员、群众代表“面对面”互动,让群众意见与党工委办事处“心连心”交流,有效地促进“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在更高平台上释放更大能量。
一是立足“实”字定方向。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要求,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牵头,紧扣群众关切,聚焦产业发展、移风易俗、人居环境等民生领域深入试点村、社一线走访群众深入调研,在议题收集、筛选、审定上下足功夫,确保议到关键处、商到点子上。将需要群众商议来解决的问题作为“院坝协商”内容进行项目化、清单化管理,街道党工委召集村(社)“两委”再次对备选议题进行研究、讨论,将相对成熟的议题进行座谈协商,确保在至诚社区、新穗村开展“院坝协商”工作选题精、能落地。
二是聚焦“惠”字访民生。围绕群众急难愁盼事项,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纳入议题收集,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会、交心谈心等方式收集群众诉求,针对协商议题深入现场点调研,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确保整理规范后形成的正式议题紧贴群众心之所想、心之所系。坚持“干群共商”“广泛协商”原则,邀请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面对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结合基层最真实的声音、最迫切的需求、最优化的建议,达成共识,聚焦“小问题”,服务“大民生”。截至目前,全街道常态化收集民意诉求20余条,涉及社会治理、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场所建设等方面,形成正式协商议题2个。
三是突出“效”字解难题。以“固定+流动”的方式在村寨、院坝、长廊以及田间地头选取协商场所,按照就近、就地、方便的原则,商成事、商好事。在开展协商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以找到群众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为前提,深入调研、精准发力、有效反馈,做到能现场答复的现场答复,限时办理的高效办结,联动办理的及时反馈,实现诉求反映有问有答、政策解释有理有据、问题解决有头有尾。同时,及时总结、提炼、宣传“院坝协商”试点工作中的经验做法,为推动“院坝协商”由点到面、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提供有效参考。截至目前,全街道召开“院坝协商会”2场次,回应有关社会治理等问题5条。(刘汝智 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县文笔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