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毛相林坚持不懈克服艰难险阻,带领村民打通“出坑”的公路、与贫穷的斗争事迹感动了重庆也感动了全国,在当前乃至未来对党员干部都将发挥启发作用。
学“愚公”精神,开拓进取,不畏浮云遮望眼。
下庄村因四周被悬崖环抱、地势险要被称为“天坑”村,这里的地势特点长期阻碍了村民与外界的联系,修一条路是下庄村民世代的梦想,但“天坑”的地理条件让所有村民望而却步。当时的村支部书记毛相林不仅也是这么想,而且付诸行动要带领全村人修路致富,向悬崖绝壁要一条出村的路,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工程,就是这股“愚公”的勇气,创新的思维,和不懈的努力,最后愿望变成现实。毛相林这种冲破固有思维的束缚,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在当下很有指导意义。党员干部在基层工作过程中面对脱贫攻坚、人口普查、危房排查、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方面难以避免会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难,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分析工作中的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那根牵住牛鼻子的“绳子”,找到核心重点,从核心化解问题。
学“愚公”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脚印,咬定青山不放松。
他带领村民修路,没有机械设备,靠系在腰上的一根绳子悬空在悬崖峭壁上,靠背在背上的一把锤子将岩石击碎;他不顾及生命危险,只为了下庄村能够把路修好,让群众的生活水平能提高;党员干部要学习毛相林这种不畏艰难险阻,认准目标绝不放手的坚韧意志,主动迎击困难,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最大的贡献,而不是像有些党员干部遇到困难就退缩、推脱,这样不仅能力上不去,也寒了群众的心。
学“愚公”精神,扎根脱贫一线,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锋自磨砺出,在修通公路之后,毛相林并没有停下为村民谋致富的脚步,而是继续奋战在扶贫一线。依托下庄村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他研究种植水果、养殖生猪。虽然过程有很多曲折,但最后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实现了脱贫摘帽。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全民,广大党员干部应扑下身子,融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声音,解百姓之难,始终与老百姓站在一起,出实招,出真招,不怕困难,久久为功,做脱贫攻坚的“绿叶”,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圆满的胜利。(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童游街道彭墩村党群工作者 连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