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论文章《优化营商环境要认真问需于民》指出“是否真的问需于民、从善如流,老百姓满意不满意是最终检验标准。要留住问需于民的好口碑,就必须在‘改’字上见真章,沉下心来在堵点、痛点上攻坚克难”,努力做好民生工作,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
坚持问需于民了解人民群众真实需求,做好民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时常下到基层,与人民群众沟通教育,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才能找准发展定位,做出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决策。民生改善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起点。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事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民意“浮”出来,身子“沉”下去,事实“干”起来,成效才能“显”出来,满意才会“升”起来,幸福才会“多”起来。
坚持问需于民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将权力用为民谋利上。所有党员干部都应该谨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绝对不能用群众赋予我们的权力去做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更不能以权谋私,欺负人民群众。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惠民利民为前提,在开展每一项工作之前都要得到群众的统一,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如果群众有不理解的地方,党员干部必须热情耐心地进行解释,不能对群众“甩脸子”、“摆架子”。只要真心为群众考虑,为群众着想,群众也会对我们交付真心,支持党的工作。
坚持问需于民知民生冷暖,“改”为先;“行”必之,“效”为终。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各地政府、各部门在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上多渠开道,蓄足源头活力;千条万条,实干第一条,千言万语,不如行动有力量。将群众的“心上事”放在心头上、挂在嘴头、落在手头、用心用力用情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民生事,心系人民、情系人民、精准施策,补齐民生短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的一贯宗旨和使命所在。
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作为人民的公仆,我们应当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让人民放心,让人民满意。(余肖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