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必须把握问题、基层、结果三个导向,才能使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意愿。
坚持问题导向,要实事求是开展调研。坚持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党性和宗旨的根本反映,是做好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科学态度。只有坚持实事求是,通过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才能了解事情真相,把握问题本质,找准解决矛盾的思路和对策。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把实事求是贯穿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一步推动调查研究工作落实落细、见行见效。“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已经成为全党的高度共识和自觉遵循。
坚持基层导向,要深入群众开展调研。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众最了解实际情况,最容易发现问题,最有解决问题的经验,也最能够创造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党政干部要主动走出办公室,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多走走田间地头,多坐坐农家炕头。调查研究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切忌搞“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等形式主义,要带着感情与群众打交道,让他们打开话匣子,反映真实情况,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只有这样,才能摸透实情,找准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对症开方,精准施策。
坚持结果导向,要务求实效开展调研。调查研究既不能“一调了之”“一研搁之”,也不能让调研成果停留在资料汇编中、束之于房间书橱里,解决实际问题、办好民生实事才是调查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调查研究要做到知行合一,强调行动的重要性。调查研究察到的实情、听到的民意,只有结合工作谋成实策、办成实事,指导工作的发展,才能体现其价值。通过调查研究,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纳入到决策过程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可行性。同时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调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标准,虚心倾听群众意见建议,根据群众反馈的信息及时跟踪进展、对比分析、评估成效,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予以调整优化,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以求调研效果实现“实践-认识-实践”的螺旋式上升。(黄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