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从“第二个结合”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2023-08-01 14:50:17 | 来源: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平桥镇人民政府

五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一条不断奔涌壮大的河流,融汇了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孕育了跨越古今的辉煌成就,滋养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再谈“两个结合”,特别阐述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给我们提出新的要求,指明新的方向。

坚持守正创新,让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文化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守正不能固步自封,而是与时俱进,不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创新不能盲目激进,而是求同存异,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大同社会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的以人民为中心、共产主义社会等理论,其内在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只有守正创新,将两者有机结合,赋予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的转化,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坚定文化自信,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打破西方的文化枷锁,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坚持走好自己的路。流传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每个中国人心中,是文艺创作的温床与源泉,跳到西方文化的基石上去创作新的中华文化,或者企图用西方文化替代中华文化,只会作茧自缚。从古时的四大发明到现今的孔子学院、中国网文,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巍然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面对“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等极端言论,中国用自己的成功经验,证明西方化并不是现代化发展的“独木桥”。事实证明,只有坚持独立自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素材、提炼精髓,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才能真正创作出富有生命力、属于新时代的中华文化。

秉持开放包容,在文明交流互鉴中走向世界。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在交流中融合,在互鉴中成长,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古时的丝绸之路开辟了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的经济与文化交流道路,为中国带来了各种文化和商品,中国也向周边国家传播了自己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新的时代,西方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华夏大地结出硕果,中国也向世界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同。中华文明正以其平等包容的胸襟和丰富多彩的内涵,为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徐宇博)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