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选调生录用已满五年,回顾五年来的“花式”经历,有驻村的甘苦,有团委的活力,有线办的拼争,其中印象最深、感悟最浓的,竟是“简单”的发文审核工作。从事发文审核工作的一段时间中,我逐渐认识到,文如其人,公文看上去是公对公、版对版的一种文体,但其实小篇幅中也有大乾坤,其中所得足以伴我一生。
公文是规矩的方圆。初写公文,最难静心立规矩。为了体现庄重朴素,同种公文的用词统一、格式字体的使用规范、文号落款等元素就需要边边角角都注意到,“作”写作“做”、请示的“办事处”文号写成“办事处函”文号等都是不可取的。我也曾多次漏写标题中的“对”字,虽无伤大雅无碍题意,却坏了规矩,失了风范。以点悟面,其他工作亦是如此,政府单位尤其需谨言慎行、遵规守矩,尊序方有序,行事越有序而组织越有力,对内能提效率,对外能立威信。
公文是礼仪的体现。得体恰当是公文一大要素。有时平行文中,明明是告知某事,却仍是要使用“特此函商”而非“特此函告”的,会表现出应有的礼貌。上行文中,也必会附上联系人与联系方式,这确保了上级能随时了解联络,表现了足够的尊敬。还有会议通知中,虽在有关说明中提及“由司法所通知驻所调解室”,参会对象中却未提及“驻所调解室专职调解员”,这就让收到通知的人感觉不佳了。发文如见面,以上我在公文审核中碰到的实例,使我仿佛亲身去同各类人打了一遍交道,也使我体悟到诸多社交礼仪。
公文是语言的艺术。公文归根到底是一种表达方式,最终目的是传达信息,要简洁明快,要准确贴切。而这种表达的技艺堪称是艺术了,同样的事情,有些微差别的表述达成的效果可能南辕北辙。例如“4月20日前来报道”,多读几遍便会感觉不对,改为“4月20日报道”尚可;又如“有信访上行可能”和“引起了居民较大反映”,细想会发现前者适用紧急重要的情况,后者就更加谨慎正规。笔杆如剑多磨砺,公文写作,或者说语言运用这项艺术也需要勤练习多琢磨。
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青少年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将秉持“做事先做人,做人先修德”原则,端正价值取向,严守法规纪律,常怀“本领恐慌”,抓好“小事小节”,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在“平平淡淡”的基层工作中,沉淀“悠远绵长”的人生底蕴。(周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