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领导者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总所周知,烹饪食物,佐料要恰到好处,火候要掌握得当,尊重烹饪的规律,否则就会或烂或焦,或咸或淡。治国也一样,要时刻保持高度注意力,听民意、察国情,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尊重发展规律,科学施政,才能治理好大国。这也给广大基层干部带来了一些启发:要想治理好基层,我们不仅要做得了“端茶递水的小二”,还要做得了“手艺精湛的大厨”,时刻保持“烹小鲜”的态度来治理基层,以工作的“色、香、味”俱全为己任,方能烧出一盘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菜”。
打磨本领,用素养润“色”。俗话说,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年轻干部只有本领在手、实力超群,才能克服能力不足、本领恐慌,才能真正实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基层干部兴则国家兴,基层干部强则国家强。作为基层干部必须要练就过硬本领,要加强对新知识、新技术的研究,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拓宽自己知识储备和业务技能,敢于开拓创新、打破陈规,并将所知所学应用到工作中去,提高工作效率和 水平,把好办法、新办法带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解决基层发展的障碍,成为一个本领过硬、能力高强的人民战士,以更高的素养去滋润为民服务的“本色”。
协调上下,用政策增“香”。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千条线”指的是政策方针,“一根针”指的是政策的执行者。基层作为落实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是贴近人民群众的最前线,是最难打通的一段路。基层干部作为中间的政策执行者要做好协调上下的工作,让更多对民有利的政策、对基层治理有效的方针,完完整整的落实到位,科学施政,精准施策,让百姓民生享受到更多政策的“芳香”。
勤勉务实,用实效提“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基层干部要坚持求真务实,擦亮实干担当的底色,立足本职工作,勤勉务实履职尽责。工作不应该只坐在办公室纸上谈兵,而要多深入农村基层。脚下沾有多少泥土,老百姓的心中便有多少真情。多到田间地头转转,多和老乡唠唠嗑,多了解民生民情。面对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基层干部要以越是越是困难越向前的精神,用力扎根基层,只有实实在在的俯下身子为民办事,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认可,让更多老百姓都能尝到民生福祉的“美味”。
要想抓住群众的“胃”,基层干部当不了“大厨”是不行的,群众想要什么,我们就要学会什么,不论是“美味佳肴”还是“山珍海味”,义不容辞是每个基层干部都应该具备的精神品质。我们要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烹小鲜”态度,以更硬的本领、更强的协调能力、更务实的作风,成为一个有十八般手艺的人民“大厨”。(方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