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开展调查研究正当其时,党员干部要深入实地找准问题的实质,立足于“问题”、“摸”到“实情”、“查”到“实症”、“求”到“实效”,寻找破解“难题”的办法,以高质量的调查研究推动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找准问题摸“实情”,实事求是开展调查研究。脱离实际的调查研究,是无源之水,是无本之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以深入实际为基础,以深入实际为基础,以实际为基础,以实践为基础,以实践为基础”。党员要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盯着“高楼大厦”和“小巷子”,盯着“好的”和“差的”,把第一线的声音都记录下来,把第一手资料都收集起来,把实际情况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把痛点、堵点、难点都找出来,这样才能为做出正确的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分析问题查“实症”,研以致用形成调研成果。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党员干部要客观全面地分析所获得的调研材料,分析问题的共性与个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浅及深,看清问题的实质,从群众有没有得到实惠,有没有满足感,有没有做好工作,落脚于“民”字上,脚踏实地,让调查研究结出“实果”。要真正落实“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主动地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用“我将我无”的气魄、“我必行之”的气魄,来答好“民生卷”。
解决问题求“实效”,有的放矢推动成果落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为此,广大党员干部应注意研究结果的转化和应用,把“长久立”和“当下改”有机地结合起来。敢于斗争,注重实效,对一般性的问题,坚持立竿见影,对特殊性的问题,坚持反复研究,提出具体的措施,也要注重跟踪问效,通过实践的反馈,促进成果的再升级、再转化;同时也要做好机制的完善、建章立制的工作,最后形成一种推进工作整改的长效机制。(唐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