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气回暖,各地油菜花争相开放,遍地金黄惹人驻足,引来了很多市民拍照“打卡”,乡村旅游悄然兴起。说起发展乡村旅游,景色别致虽然是一个关键要素,但是乡风文明要素却缺之不可,只有当地社会环境文明和谐,人们都争做乡风文明的“坚守者”“弘扬者”“践行者”,才能使得一方胜地不止“声名一时”,还能“盛名长久”。
争做乡风文明的“坚守者”。现阶段,农村治理并不算特别完善,仍然存在许多陋习、不文明现象,在乡风文明的倡导下,贵州省从江县龙图村以村级“五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牵头,在传统侗歌、侗戏中挖掘和提炼出廉洁文化元素内容,整理出一套顺口溜并流传的氏族家规《梁氏家规》、《赢氏家规》等,并通过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最后制成牌匾,形成了各家各户的家训家规牌,村寨里还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由退休干部、老退伍军人、寨老等自发民间组织,成立了龙图村助学基金会,把廉洁建设和捐资助学有效结合起来,旨在激励后辈们要努力学习、积极向上、不断拼搏、心怀感恩、提升个人品德,提前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为家乡、为社会、为国家孕育模范之星、栋梁之才。
争做乡风文明的“弘扬者”。奉献是一种崇高的境界,是善意和美德的升华。榜样先锋们“心有大我、心有大爱”的奉献力量,不断影响着后行者。乡风文明同样需要这样的奉献精神,在乡风文明的倡导下,全国各村村里出现了“乡贤会”,在贵州省从江县西山镇陡寨村,从江县委统战部就以此地为试点,积极探索打造“党建+乡贤”新模式,绘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乡风文明同心三圆,探索乡贤助力乡村振兴新机制,2022年,高考全县文科状元落户陡寨村,该村乡贤变以此契机积极牵头成立西山教育基金,全力打造从江教育大镇、陡寨状元村品牌,同时在村中设立“乡贤榜、乡贤会客厅”等,做好乡贤文化进庙堂、进课堂、进礼堂工作。并依托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所,组织乡贤能人到村宣讲,用身边人讲自己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乡贤能人的心路历程、道德力量感化群众,引领大家崇德向善,追求和谐幸福新生活。
争做乡风文明的“践行者”。乡风文明的践行不能只依靠“管理者”一样。移风易俗等要引导群众由原先的“不动”变为现在的“主动”,以“村规民约”为抓手,广泛开展“村规民约”宣传活动,将条框内容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行为准则”,使得乡村民众自觉践行,贵州省从江县占里村被誉为“中国人口文化第一村”,就是得益于“村规、寨款”的约定,村里先辈们为了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以歌传承“村规、寨款”,规定一对夫妻只生育两个孩子,这一优良传统沿袭至今,实现了全村几十年都是几近为零的人口自然增长,而今,占里村成为了贵州省50个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也是从江县唯一入选的村寨,群众纷纷参与到乡风文明的建设中来,乡村振兴之歌正越唱越响。(王雅楠 贵州省从江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