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贵州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在贵阳隆重开幕。开幕会上,省长李炳军代表省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大力整治文山会海。要尽量少开会、开短会、开视频会,少发文、发短文、发管用的文,坚决避免表格泛滥、过度留痕、督查过频,切实把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树立了为基层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实干导向。
基层减负应减掉“重复”的“文山会海”。要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就要控制文件、会议数量,提高文件、会议质量。一是坚持文件“六不发”要求,加强发文必要性审核,未经过各级县委、政府批准,各级单位部门不得向乡镇党委、政府发布指令性要求。二是提倡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提倡合并开会、套开会议、统筹时间安排会议。三是发扬“短实新”文风,坚决压缩篇幅,做到简明扼要、务实管用;减少和规范会议上的发言,力求简短精炼、直截了当。
基层减负应减掉“复燃”的“形式主义”。当前,工作群泛滥,工作任务“群里布置、群里检查”,是“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极易增加基层负担。一是注重减少存量,清理减控“僵尸类”“空壳类”“功能重复类”的信息平台、手机APP、工作群等。二是对信息平台、各类政务APP的开发建设严格管控,严禁要求基层以“学习打卡”“拍照上传”等形式提高使用率、点击率。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不唯文字材料、台账报表等表面“秀场”、不搞“纸上谈兵”“蜻蜓点水”等表面功夫,以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尺去衡量工作是否踏实、扎实、务实,真正把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
基层减负应减掉“复古”的“督查检查”。督查检查本应是为激发干部主观能动性,创新工作方法,更好为群众服务的考核评价制度,但由于缺乏统筹,对基层考核、考评过频过繁,导致效果适得其反。一是督查检查的导向亟需改变,督查检查的宗旨是为了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现在片面变成了惩戒措施。上级对下级的检查,应该设定大概次数,不设定具体检查时间,让基层有更多时间准备,而不是流于应付。二是问责要科学合理,问责要分清主观和客观原因,不能动不动就是处分,同时容错纠错机制也要落到实处,区别对待。三是创新督查检查考核的体制机制,增强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才能进一步做好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减法,换来基层干部崇尚实干、攻坚克难的乘法。(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报京乡人民政府 杨卫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