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烛照前路;有一种力量,生生不息,催人奋进。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有这样一名26年坚守在乡村一线的人民教师,用她孜孜不倦、默默奉献的精神为孤儿架起了心灵之桥,撑起了一片快乐蓝天,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之为“妈妈”的教师,她就是察右中旗实验小学的罗翔老师。
罗翔老师从教26年以来,一直践行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的教学信念。同时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志愿者,每到关键时期,她总会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坚守在最需要她的地方,从抗击疫情志愿者,再到创城志愿者。哪里都有她默默奉献的身影。但最让罗老师自豪和感触颇深的则是义无反顾地帮助孤儿、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
视如己出,给予他们妈妈般地呵护。2015年,在招收一年级新生时,罗翔发现,全班37名同学,有13名单亲、1名孤儿、5名留守儿童。她说:“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时刻注重孤儿、单亲、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因为他们较平常孩子,心灵更脆弱,需要更多的关怀和温暖,我为了快速走进这些孩子的心灵世界,总是寻找各种机会与他们进行沟通与交流,利用各种节日,无微不至地关心关爱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希望他们快乐健康的成长,从而自信从容地度过一生”。在她从教生涯中,最使罗老师难忘的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班级上的孤儿贾子轩小朋友无助地坐在一个角落上,双手颤抖地抱着双腿,罗老师察觉不对劲儿,于是赶紧走上前去,问孩子怎么了?他说:“脚疼”,她蹲下来脱下孩子的鞋子,看到他通红的小脚,有一处已经化脓了,她赶快第一时间带他去镇上的卫生所进行清洗、消毒、包扎,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孩子都紧紧地抱着罗老师,默默地流着眼泪,那一刻,罗老师也留下了痛心的眼泪!之后,罗老师每天给孩子脚消毒、换药、帮他洗脸洗头、洗衣服……通过罗老师一个月的呵护照顾,孩子的脚完全痊愈啦。后来,察右中旗实验小学的团支部书记靖智和工会主席侯强听闻这件事后,他们立即多方协调、联系福利院,经多几番周折后,贾子轩小朋友被乌兰察布市儿童福利院收养。2016年五一劳动节,罗老师去看望贾子轩时,孩子很激动,向院里的叔叔阿姨,还有小朋友介绍了罗老师,他说道,这是我的“老师妈妈”,还把罗老师买给他的食品分享给了其他的小朋友们。罗老师说:“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在孤儿院里,爱的内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多来看看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不再孤独,不再害怕,不再无助。让他们的心里充满爱与温暖,因为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是精神上的安慰和心灵上的呵护”。
爱心传递,倾听他们心灵深处的渴望。罗老师认为,对于这些单亲的孩子、留守儿童来说,心理的辅导,比学习上的辅导更为重要,要坦诚的对待每一个孩子,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真正需要什么?这才是最最重要的!所以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有一个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罗老师总会抽出一定的时间,与留守儿童和单亲的孩子唠家常,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帮助。
罗老师说:“现在我这个班的孩子们在我六年的精心培育下,他们都有了一个健康的心理,他们心理健康了,就会阳光的成长。同时为了尽可能给他们更多的家庭温暖,我每到特殊的节日,都会给那些留守儿童和单亲孩子们带来特别的礼物和爱心便当,比如端午节的时候,我就会拿来粽子分享着吃,让孩子们感觉像是有爸爸妈妈陪伴一样。当我看着他们由原来的暴躁,孤僻,到现在变得活泼可爱,一天天的成长,一天天地绽放着少年风采,我感觉很欣慰。”
一生坚守,只为给予他们向上的力量。作为一名默默奉献在乡村一线的普通教师,罗老师把26年的青春奉献给了神圣的教育事业,在这26年里,罗老师一直担任着1—6年级的数学教学。她和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一样,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同时罗老师把大部分的心血倾注在了关爱“留守儿童、孤儿,单亲孩子”的身上,她始终坚信:“把爱传递给他们,让他们的生命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他们便能在阳光下快乐向上的成长,度过平凡而坚强的一生。”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教育岗位上,罗翔辛勤耕耘、播种,付出了不少汗水,也收获了丰盈的果实。在平凡的三尺讲台,罗翔以春蚕的精神、蜡烛的品格,为乡村留守儿童、孤儿贡献爱与温暖的力量,激励着更多的孩子幸福成长、仰望星空!路漫漫其修远兮,罗翔不会停下前行的脚步,在教育这片热土上,她的精彩还在继续。(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冯秀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