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坚守“三心”争做新时代合格的“接班人”

2022-01-22 16:56:27 | 来源: 中廉在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高屋建瓴、视野宏大,深入学习后颇有感触。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尤其是青年干部,更有责任和义务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用理想信念的“忠心”、为民服务的“初心”、艰苦奋斗的“恒心”赓续红色血脉,在新征程道路上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坚守理想信念之“忠心”,做好建党精神的“传承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理想信念是我们日常行为的“总开关”。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既是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的关键因素。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政治历练,以先辈先烈为镜、以反面典型为戒,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日常工作中,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掸去思想灰尘、永葆政治本色,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要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秉持公道正派、奉公守法,做到公权行使不越轨、不谋私、不任性,提升自身意志力、坚忍力、判断力。学习生活中,不仅要结合自身经验,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业绩实效。还要将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教育中,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亲属子女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把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到中国梦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坚守为民服务之“初心”,做心系人民的“服务员”。古人云:“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一百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可见,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在新时代背景下,党员干部更要根植为民服务的“种子”,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公仆志”在祖国大地上“枝繁叶茂”。思想上把“为人民服务”的志愿书写在脱贫攻坚、污染防治、风险防范、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安全生产等各个领域中,行动上“沉下身子”将为民办实事落到实处,深入细致开展调研、多听真话实话、掌握民情民意,愿意虚心请教、勤于实践。工作中坚决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放低身份,多用规章制度化解矛盾,面对疑难问题,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面对上门群众,要多一些耐心和包容,常带微笑,少皱眉头,切实防止和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作风。针对群众呼声较高的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顽瘴痼疾”,要敢于直面问题,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以最精准有效的措施办法解决,用实打实的行动造福人民、赢得信任,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坚守艰苦奋斗之“恒心”,争做新时代合格的“接班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一百年来,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多少“血洒疆场、舍身为国”的牺牲,多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多少“雄关漫道、殚精竭虑”的求索,才拥有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今天。“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今天的党员干部更要秉持“以史鉴今、开创未来”的思想,全力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深、走实,结合党史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九个必须”的经验启示和根本要求,从中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明确人生奋斗方向,更好地向前行、更好地行稳致远。面对工作疑点难点,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理性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充分了解事物客观面,进而找准问题根结,抓住“牛鼻子”,精准发力。要时刻保持“实干兴邦责无旁贷”的志气和“攻坚克难舍我其谁”的胆气,主动探索、不等不靠、突破困境、寻求光明,主动解决一个一个困难,一点一点化解矛盾,一步一步推动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100年风雨兼程,100年漫漫求索,100年卓越辉煌。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建党精神外化为奋斗前行的“拼搏引擎”,以视死如归的革命气概、迎难而上的坚韧品格、忘我奉献的无私精神,砥砺奋进、谱写华章,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委组织部 杨金梅)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