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新征程,乘风破浪,不负韶华”,又到了新学期开学的日子。芊芊学子越过寒冬,走过春夏,开启了新的学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当前正处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新阶段。提升教育质量也蕴含着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尤其在偏远贫困地区。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扶贫是解决因学致贫的重要举措,目的就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大学期间,担任“学生资助宣传大使”的我走访了许多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通过讲述我的求学经历、奋斗故事以及国家助学政策的宣传,去激励着一个个贫困学子,鼓励他们努力读书,成长成才。去年,我参加工作,回到了家乡的怀抱,来到了当初走访贫困学生的地方,成为了从事脱贫攻坚的基层工作者。工作一年以来,我时刻思考着教育扶贫,孩子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是希望,是未来,贫困如何阻断代际传递?还是要依靠教育扶贫,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学,读得了书,毕业了后有工作,这个家庭就有了新出路,从而就形成了脱贫的良性循环。
近期,几位接受“雨露计划”补助的贫困学生发来了感谢信,从他们的字里行间里,我感受到了他们感恩感激的心情。对于一个贫困学生来说,对大学的美好向往,可能会被昂贵的学费压的喘不过气来。国家的助学政策向贫寒学子敞开了胸怀,给予了关爱和希望,减轻了他们求学的压力,焕发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得以安心、踏实地在美丽的学校里学习知识和技能,也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充满关爱的国家和社会,为贫困学子求梦的路上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同时,我也隐约地察觉到了部分贫困学生自卑的心理,作为一名扶贫工作者,我认为要加强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培养贫困学生的阳光心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资助育人的全过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激励学生自信自强自立;二是引导贫困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促进健康成长、成才,通过努力奋斗,去改变自己的人生,成就自己的辉煌,改善家庭的困境;三是加强贫困学生感恩和励志教育,扶贫先扶智,培养学生争先创优的奋斗精神,鼓励学生感恩社会、励志成才、回报祖国。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发展公平质量教育,厚值教育扶贫根基,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黄子鉴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大干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