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反映了农业农村经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融合的新要求。”由此可见,产业兴旺至关重要,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产业扶贫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激励性扶贫是在产业扶贫项目中引入激励机制,能更好地发挥产业扶贫的作用。因此可以从因地制宜、扶志扶智、统筹协调等方面发展激励性产业扶贫,推动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因地制宜发展激励性产业扶贫。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明确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我国地域辽阔,不同气候不同区域不同地理位置,其生产的农产品品种和品质是存在地域差异的。“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其实就是突出了产品本身的质量和特色,要因地制宜地选好激励性产业扶贫项目,不能见到其他地区好项目而“一拥而上”。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努力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另外,发展产业也不能“三心二意”,选好了合适的项目,要给予耐心、恒心,不能因为短期的市场低迷或失败而放弃,要有打造地区产业品牌的意识,这样才能带领贫困户拓宽、拓实致富路。
扶志扶智发展激励性产业扶贫。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产业扶贫扶的如果是懒人,会造成生产发展资源的浪费,造成不好的社会风气。产业扶贫中引入激励机制,就是通过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形成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良好社会风气。“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通过“雨露计划”、“创业农户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等有效的措施,为激励性产业扶贫提供了重要的人才资本、技术资本。
统筹协调发展激励性产业扶贫。激励性产业扶贫是贫困户的致富路,但我们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推进激励性产业扶贫,一定要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一起来,以绿色产业发展为根本。另外,激励性产业扶贫应与乡村振兴、党建工作有机衔接。“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我们要努力把最大的政治优势真正转化为强大的经济动力优势,以激励性产业扶贫为抓手,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提升脱贫质量、打好乡村振兴基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让我们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产业扶贫的要求:“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让我们用耐心、恒心、爱心浇灌激励性产业扶贫,让它开出致富之花。(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陈东乡人民政府 卢永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