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珍惜盘中餐,拒绝剩后宴

2020-08-25 15:52:16 | 来源: 中廉在线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呈现出耕种者的艰辛;“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道出粮食的珍贵。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从立法层面建立长效机制。“两心”折射出当下社会餐饮浪费之风盛行。为此,我们当珍惜盘中餐,拒绝剩后宴,做新时代厉行节约的践行者。

珍惜盘中餐,拒绝剩后宴,当转变思想观念。“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过去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已成历史,现在不仅吃得饱,而且追求吃得好,吃的有品位。这本无可厚非,可有些人在吃的方面却“好面子”。餐馆里,食客们吃完后留下的不是光盘,而是剩宴。酒席上,高朋满座,觥筹交错,吃饱喝足后剩下的不是打包,而是浪费。此种种现象的确触目惊心、让人痛心不已。因为这倒掉的不仅是那剩下的一菜一饭,更是生产者的血汗。节俭意识一朝一夕难以蔚然成风,社会上需要加强宣传教育,久久为功。作为党员,当率先垂范,理性消费,理性用餐,当“润物细无声”的宣传员,做知行合一的践行者,让“舌尖上的节约”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珍惜盘中餐,拒绝剩后宴,当重拾节俭情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而且是责任和担当的体现。水稻从播种到收获,从春耕到秋收,浸润着多少耕种者的汗水;食物从原料运输到餐馆厨房,从精心烹饪到美味可口,凝聚着多少参与者的辛勤劳作。中华民族一步步从深重苦难中走过来,走到现在的小康社会,其过程何等艰难,能取得现在的成就更是来之不易。我们更应重拾节俭情怀,珍惜盘中餐。忆往昔,周恩来总理一生节俭,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只因他心中无我,只有人民;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经历过吃不饱的生活,深知粮食的珍贵。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节俭情怀,让勤俭节约入脑入心。不因物质丰富而迷失自我,大手大脚;不因诱惑杂念而盲目攀比,铺张浪费。

珍惜盘中餐,拒绝剩后宴,当树立危机意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尽管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今年又是特殊的一年,疫情蔓延全球、蝗灾席卷20多国、洪水肆虐中国南方,联合国已发出粮食预警,粮食安全不容忽视!“民以食为天”,中国有14亿多人口,只有让饭碗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上,碗中有粮,心中才不慌。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这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的传承。当前中国正处于百年之未有大变局,面对粮食问题只有做到警钟长鸣,珍惜盘中餐,树立危机意识,于变局中开新局,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餐桌上的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身上的半丝半缕物力维艰。虽然目前我们的生活条件较以前大为改善,但要常忆苦思甜,不能忘记过去走过的路,吃过的苦,珍惜盘中餐,拒绝剩后宴,才能走好以后要走的路。(江和平 福建省上杭县稔田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