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这正说的是时代需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为,新形势下的新担当、新作为,也需要时代的赋予。从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运动;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研制出的“杂交水稻”;再到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冲锋陷阵的钟南山博士等等。他们都是在紧跟时代大潮,不忘时代赋予的使命,努力为国家为民族做事的人,正是他们的敢担当、会担当、肯担当、有所作为,才有了我们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国家富强。
营造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选人用人是关乎干部队伍战斗力、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同时也一再提出要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更广泛更有效地调动干部队伍的积极性。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能在收官之年给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们干部要强化责任担当,统筹大局意识,加强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要让敢于担当的干部真正成为推动发展的主力军。干部队伍要拧成“一股绳”,劲儿往一处使,做到真正的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常到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俯下身子听听群众的声音,成为群众的好帮手,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像孔繁森先生为藏族同胞呕心沥血谋幸福;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教育事业奋斗的陈立群校长;像一心为民,勇于担当的黄文秀学习,学习他们扛起守护群众健康的保护伞。
以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建作用,助力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这是新时代干部应该具有的基本政治素养,在履职中应该“切实增强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真正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的效果。党建引领,首先引领群众,千方百计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主人翁精神意识,把振兴乡村的重任担当起来;其次是要以发展为主要目标,让干部带动引领群众发展产业,带领群众真抓实干,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幸福的生活,帮助他们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找好工作思路,把帮扶措施落到实处,树立必胜的信心,从而达到真正扶贫又贫扶志的目的,做脱贫致富的“领头羊”;再次,领导干部要为群众找好“路子”,找好销路,发挥基层党建的作用,以互联网+的形式,加大宣传效果,以党建为引领,促进各项工作的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聚焦工作重点,坚决破除科学化发展的制度障碍。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历史告诉我们,“打铁必须自身硬”。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只有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脱贫攻坚路上,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需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狠抓落实、补齐短板、着眼长远、抓住关键;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科学的态度、发展的眼光来积极应对新挑战,及时解决新问题;工作上,制定正确的工作计划,清晰的工作思路,完善人文关怀制度,强化安全管理,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推进工会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新担当,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全力推进实现新时代中国梦而奋斗。切实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何蓉蓉 贵州省雷山县永乐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