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五十三号主席令。为了隆重表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他们忠诚、担当、奉献的崇高品质,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8月18日,在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中央向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广大医务工作者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牢记党和人民重托,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与病魔较量,为抗击疫情付出了艰苦努力,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我们应该如何在全社会形成一个长效机制,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关心和支持不仅仅只是在这个新冠疫情下和中国医师节的这一天起一个波峰,而其他时候是一个坡底的状态。
一、各级党委政府要关心、爱护医务人员,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大疫如镜,照见白衣天使的无私和尽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国有4.2万医务人员驰援湖北驰援武汉,与当地的54万名医务人员一道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座“战斗堡垒”,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期,保护医务人员不仅要治标还要治本,改革是治标,治本要各级党委政府拿出真招实招,做好支持、关爱医务工作者的各项工作,才能将尊医重卫落到实处。首先,执法部门要做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近年来伤医事件呈上升趋势,但不少地方还存在混淆普通医疗纠纷和违法犯罪的区别,造成对伤医辱医等违法行为的纵容。要使医务人员摆脱“辱医、伤医”等阴影,就要在涉医暴力出现的初期就应该介入并依法处理,只有执法者切实担责起来,以“法治之力”为医务人员送上一个“保护罩”,这既是对医务人员的保护,也是对暴力伤医者的震慑。其次,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注重评价激励和配备选拔优秀人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不仅考验了医务人员面对病魔的无畏气魄,更检验了医者初心的本色担当,对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优异的医务工作者,既要在优先晋级和优先职称评聘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也要将其作为后备干部和业务骨干加以培训培养。最后,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深入挖掘感人事迹,充分展示医务工作者抗击疫情的精神风貌和良好形象,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爱护医务人员、关注卫生健康的浓厚氛围。
二、不忘医者初心,牢记健康命,继续当好悬壶济世的传承者。
在全社会持续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不仅是在面对重大的、突如其来的感激之情褒奖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本身更要保持职业素养,当好悬壶济世的传承者。医生是“生命的守门人”,医生这个职业也是唯一一个从生到死都陪伴人民,可以帮助到人的职业。有人说医生是一个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不可为医。当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不仅要坚持人民至上,钻研医术、勇担重任,努力促进医学进步,践行医者初心,更要有“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的情怀,要修医德、行仁术,牢记健康命,为人民提供最好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三、加强对全社会健康素养宣传,强化对生命、医学局限性的认知,在全社会树立尊医重卫理念。
表彰抗疫英雄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关怀和肯定。但要解决好当下医患关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短板,在全社会树立尊医重卫的理念,重在增进人民群众对医务工作者理解、信任与尊重。加强全社会的健康素养宣传,增强群众对生命的认识、对医学局限性的认识、对医生职业的认识,医学不是万能、医生也不是神的局限性认识,倡导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健康观,才能持续增进全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理解认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改变长期存在的医患关系紧张局面,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让尊医重卫理念持续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尊医重卫,人人有责。保护关爱医务人员不能止于疫情,应该始于当下,从现在做起。努力营造全民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让医务人员呵护生命的同时,也被温柔以待,成为全社会尊敬爱护的人。(贵州省黎平县卫生健康局 刘晓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