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兴衰,关系到民族精神的独立,关系到我们能否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实现由“大国”到“强国”的转变,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愿望。
文化自信铸就人的精神信念。具有凝聚人心、鼓舞人心、温养人心、规约人心的作用,尤其是温养人心方面,在解决现代人生存困境方面,在中华文明复兴进程中都有重要作用。底子正、营养足、价值向上的文化根基,不仅能支撑起国家和民族的长盛不衰,更能孕育出优秀杰出的人才。从郑板桥的“千磨万击还坚劲”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从精忠报国的岳飞到甘为人民樵夫的焦裕禄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理极天下之精,文极天下之妙”,包含着崇高的理想信念。“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周易》上也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就是以文教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逐渐被塑造,加强了文化对人的作用,使之更加持久、长远地影响人的思维、观念和价值,促使我们的精神力量更为坚韧、顽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时代下的青年人坚定文化自信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青年人自身发展的要求,青年们唯有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才能担当起复兴民族的重任,成为一个优秀、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贵州省镇远县大地乡人民政府 李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