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以“松绑增能”激活基层治理“末梢神经”

2025-08-08 09:21:18 | 来源: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许疃镇政府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为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困境提供制度密钥。基层作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其运转效率直接关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当前,亟须通过制度重构、资源整合与价值重塑,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付”向“主动作为”转型,让“末梢神经”焕发新活力。

破除“指尖枷锁”,让基层轻装上阵。形式主义的隐形变种,正从“文山会海”转向“指尖负担”。重复填报系统、多头推送信息、过度留痕管理等“数字形式主义”,已成为基层干部的新痛点。《若干规定》直击要害,通过“关停整合政务APP”“清理微信工作群”等硬性举措,为基层卸下“指尖包袱”。党员干部需主动作为,既要严格执行“非必要不建群、不打卡”等规定,更要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推动跨部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将“指尖减负”转化为“治理增效”

优化权责配置,为基层赋能赋权。基层治理的“小马拉大车”现象,本质是权责失衡的制度性困境。《若干规定》以“省级统筹、市县落实”为原则,推动乡镇(街道)职责清单“全覆盖”,明确“属地管理”事项准入机制,严禁“责任甩锅”“层层加码”。党员干部要当好制度执行的“排头兵”,既要依据清单厘清职责边界,更要主动争取资源下沉。同时,需警惕“清单化”异化为“教条化”,在严守制度红线的基础上,鼓励基层因地制宜创新服务方式,如设立“全科窗口”、推行“一站式”办理等,让群众办事更便捷。

校正政绩坐标,让实干回归本位。形式主义的滋生,往往与扭曲的政绩观紧密相关。《若干规定》明确提出“考核不搞痕迹管理、不唯材料论英雄”,倒逼干部从“材料政绩”转向“实绩政绩”。党员干部需率先垂范,将“群众满意”作为唯一标尺,在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等一线战场锤炼实干本领。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纳入考核,使“民生清单”变为“幸福账单”。同时,需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让“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逆向激励彻底退场。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当“减负”与“赋能”形成合力,当“实干”与“实效”成为共识,基层干部必将从“台账堆”里解放出来,从“会议室”中走出来,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书写更多“为民服务”的生动篇章,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张红兰)

责任编辑:王罗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