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官之年,是历史的交汇点,是使命的冲锋号,更是新征程的起笔处。当“十四五”规划的蓝图即将圆满收笔,当“十五五”的序章亟待挥毫泼墨,这一关键节点既承载着过往奋斗的沉淀,更昭示着未来发展的方向。党员干部当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在收官之战中淬炼初心,在继往开来中扛起使命,以决战决胜之姿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以战略定力锚定航向,在承压奋进中校准精神坐标。收官之年的特殊意义,在于其既是终点更是起点,既是检验更是契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与转型升级的国内挑战,唯有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方能于变局中开新局。这种定力源自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领悟,根植于“两个确立”的政治自觉,体现在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坚决执行。党员干部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收官工作与全局发展统筹谋划,确保每一项任务都成为夯基垒台的“压舱石”、蓄势赋能的“助推器”。收官不是简单的“交卷”,而是对发展质量的全面检验。需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短板弱项精准发力;以目标为牵引,围绕民生福祉持续攻坚;以创新为动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唯有将收官之战作为政治能力的“试金石”、为民初心的“磨刀石”,才能在风浪考验中把稳方向之舵,在时代大潮中筑牢信仰之基。
以攻坚锐气破除藩篱,在敢为善为中锤炼硬核本领。收官之年往往面临最难啃的“硬骨头”、最需突破的“深水区”。从改革深层次矛盾的破解到民生“最后一公里”的打通,从生态环境的历史欠账到科技创新的“卡脖子”难题,每一项都是检验担当作为的“必答题”。党员干部当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锐气,将“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在攻坚克难中锤炼“七种能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谋长远,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抓当前。收官之战不是冰冷的数字游戏,而是充满温度的民心工程。需以系统思维统筹发展与安全,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守护群众安宁;以底线思维兜牢民生保障,在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中提升幸福指数;以辩证思维把握破与立的尺度,在破除惯性思维中培育新质生产力。这种攻坚,既是对能力作风的全面淬炼,更是对“国之大者”的生动诠释。
以历史主动开创未来,在继往开来中激荡复兴伟力。收官与开局从来不是割裂的时空片段,而是接续奋斗的历史进程。收官之年的真正价值,在于其为新征程架设桥梁、积蓄势能。党员干部当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格局,在总结提炼中把握规律,在前瞻谋划中抢占先机。既要做好“十四五”的“期末总结”,将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又要绘好“十五五”的“工笔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顶层设计,让收官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加油站”、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收官之年的历史自觉,体现在对时代机遇的敏锐把握,对群众期待的深刻回应。需以更宽广的视野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双循环”中锻造竞争新优势;以更深邃的眼光洞察科技革命浪潮,在创新驱动中培育增长极;以更深厚的情怀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在绿色转型中开辟新赛道。这种主动,既是对历史负责的庄严承诺,更是对未来的深情奔赴。(汪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