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为基层减负的政策举措密集出台,持续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干事创业。然而,减负并非一蹴而就,必须久久为功、持续加力,确保减负成效真正惠及广大基层干部。
纠治“两主义”需精准,发文会议要精简。要践行正确政绩观,严格落实政府工作规则及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加强科学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坚决防止“拍脑袋决策”,杜绝“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新形象工程”等行为。同时,要优化会议管理,精简会议数量和规模,对于主题、内容、出席范围相近的会议,可以合并召开。同时,多开小会、短会,开会只安排密切相关的部门参加,严控会期规模,减少不必要的交流发言和分组讨论,确保会议高效务实。
考核评价重实效,基层动力需激发。要科学合理设置考核指标,避免层层加码、过度留痕等问题。同时,注重实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结果,将群众满意度、民生痛点问题的解决成效纳入考核。同时,要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成长条件,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基层工作的需要,对表现优秀的基层干部给予表彰奖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监督问责要加强,基层心声需倾听。要通过在基层设立工作意见箱、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听取基层工作人员的心声和建议。同时,要通过不定期的抽查检查,发现减负中出现的形式主义等严重问题,并及时解决。对减负政策落实不力、问题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确保减负工作取得实效。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实际行动推动减负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只有这样,才能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身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中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师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