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因地制宜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06-21 16:52:57 | 来源: 中廉在线

“十四五”时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期,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但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针对乡村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各地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时,要因地制宜,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渐进发展,不宜搞“一刀切”。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每个地方的气候、土壤、降水量等不一而足,因此在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上,要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旅则旅,切不可为求奇而行,可能短时间内能够带来一定效果,长此以往终会因不适宜而功亏一篑。学习经验,重点不在“鱼”而在“渔”,重点是先进的思路,而不是盲目的复制成功经验,要通过探索“小而特、小而品、小而优”的新发展模式,发掘乡村功能价值,强化创新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势能。

目前,乡村振兴正朝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方向迈进,但这个“现代化”并不是简单的等于万千乡村的千篇一律。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指出:“乡村振兴要注重保护传统村落,保留村庄风貌、形态、肌理,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中国久远的历史中,“房前屋后,种瓜点豆”是农村生存的必须,也是对家园的情怀,如果将万千乡村尽数打造成为红砖白瓦、车水马龙,就可能不切合农村的实际和农民的需求。因此,政策的实施一定要接地气、聚人气,切合乡村特点,尊重农民意愿。

现代化是一个阶段性、渐进性、持续性过程。乡村振兴不能超越乡村发展阶段,切勿操之过急,不按规律办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是这篇大文章里的重要内容,不仅要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要致力于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把产业发展真正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也要注重科学把握差异性,注重地域特色,规划先行、精准施策,通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一定能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取得更大成就,让广袤乡村更具活力。(贵州省镇远县青溪镇人民政府 李进杰)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