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举行,冬残奥会开幕式延续了冬奥会开幕式“立春”的中国式浪漫,3月4日恰逢二月二“龙抬头”,“龙抬头”象征着万物开始生长,是一个收获周期的开端,而这又像极了生命力与意志力在冬奥赛场的盛放。
如果冬奥会展现的是人类最巅峰的体魄,那么残奥会展现的一定是人类最不屈的灵魂。北京冬残奥会点火仪式的最后一棒让国人“破防”,盲人运动员李端走上点火台后,他用其最强大的感官能力—触摸,触摸着每一片雪花,寻找着点火孔。
五十五秒的夜空从寂静到慢慢的响起了零星的掌声,紧接着一声加油划破夜空,一声声的加油也随之而来,掌声也越来越响,没有人再焦急紧张,只是在耐心的等待。而每一声加油似乎也变成了李端的眼睛、双手,给了他无穷的力量,当火炬嵌入雪花火炬台的一瞬间,这世间最美好的一种东西留在了所有人的心中。
这短短的五十五秒李端真正的为我们展现了被绽放的精彩生命,这短短的五十五秒观众们真正的为我们展现了对自强不息的礼赞。也正是这五十五秒为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奥运财富——难,但一定能做到。
在生活中、工作中、历史的发展中会遇到这样那样总是不断出现的问题,其中也不乏难事、烦事,而我们总是乐意去面对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喜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过自己喜欢的人生。可事实上,正是这些难事烦事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丰富自己的生活趣味,推动大大小小的历史发展。
攻坚克难,能力为本。我们要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要迎难而上、积极应对,要始终坚守提升自我能力素质不只是为了推动工作需要,更多的是为了提升自我的初心。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心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积累经验、提升素质。
“难”在面对,“难”在坚持,“难”在平常。面对烦心事,凝心聚力、务实笃行是常态;面对艰难事,踔厉奋发、赓续前行是常态;面对新急事,行稳致远、进而有为是常态。只有把苦事、难事当常事,才能成为不断破冰、不断前行的常客。
成功或许有些远,但我们一定能看到,工作或许有些难,但我们一定能做到。只有常怀青衿之志,方能履践致远。(王学凯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