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10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文章强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
红色文化对个体理想信念与党性修养的塑造,往往不是“狂风暴雨”,而是“润物细无声”,即是逐步将红色文化中的精神力量转化为个体的情感认同。因此,各地要以红色基因库为圆心,以深化红色基因在当地的纵向传承为内圆,以强化红色旅游横向辐射为外圆,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传播红色文化精神,画好红色文化的“同心圆”。
巩固红色文化传承的内圆,深化红色基因纵向传承。长征精神的发源地于都县,由红军后代组成长征源合唱团,巡回表演百余场,将红色基因世代传承。由此可鉴,各地要高度重视红色资源,强调本地传承,以提高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豪感。要切实推进在校学生的红色教育,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将入党入团宣誓仪式与瞻仰烈士陵园相结合,将社会实践与参观红色博物馆结合,将书面讲解与实地参观相结合,推进红色文化入脑入心,推动红色基因世代相传。要落实当地党员与干部的红色教育,充分利用红色基因库,使党员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鼓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点带面讲好红色故事。针对红色贫困村,可将乡村振兴与红色全域旅游相结合,举办多类型培训班,鼓励村民投身旅游业,在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同时,助力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拓展红色文化传播的外圆,强化红色旅游横向辐射。嘉兴的红船,见证着开天辟地的历史事件;延安的窑洞,展现着英勇无畏的担当精神;古田的旧址,记载着党指挥枪的历史转折。革命文物旧址承载着厚重的红色文化,亦是具有“沉浸式教育”特点的旅游目的地。然而,目前少部分红色旅游目的地仍存在历史陈列讲述流于表面、面向对象趋于老龄化等问题,丧失了“沉浸式教育”的鲜明特色。因此,要充分挖掘红色故事,提炼精神内涵,并渗透于“食住行游娱购”六要素,加强本地居民参与,以最直接的方式传播红色文化。在崇敬先烈,不歪曲历史的前提下,以需求倒逼供给,创新游客体验的方式,设计红色打卡点,增加亲身体验形式,提供多层次立体化的“沉浸式教育”。针对生态化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可依托生态振兴,打造“红绿”结合特色项目,提供老一辈“回忆式体验”。有条件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可利用虚拟现实、立体交互等技术,以达到“沉浸式体验”。值得注意的是,多样化的体验形式应成为红色教育的助推器,而不应成为围困红色教育的精神内核的桎梏。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矗立起一个又一个历史丰碑,组成了一个又一个红色“圆心”。要用好红色资源,深化红色基因纵向传承内圆,强化红色旅游横向辐射外圆,画好红色文化“同心圆”,将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王钧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梧村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