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读柳青《创业史》—— 艰难困苦中创造希望

2021-05-25 16:37:27 | 来源: 中廉在线

今天,电影《柳青》上映了,作为一部献礼中国共产党100周年的主旋律电影,选取了50年代到70年代之间的历史片段,用柳青写《创业史》的经历将其串联起来,全景式的展现了当时集体化农村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

不过柳青中描写的集体化时代离我们已经有点太远了,对于我们90后甚至00后而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的事情都是父辈们的记忆,是要到文艺作品和教科书里面去理解的生活,而柳青1978年就去世了,如今2021年和他描写的时代中间间隔了40年的改革开放这一巨大变化时期,已经相去甚远。从电影中出发,我更深入了解了柳青本人以及他当年经历的农村集体化运动,填补了我自身在新中国5、60年代那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史”的记忆空白。

在阅读《创业史》的同时,对比父辈们描述的当年生活,才发现书中描写的年代,并不是遥远的过去,而是父辈刚经历过的生活,书中的情景和父辈的口述相互对照,让我对刚结束的年代有了更全景的了解,理解上前辈们的人生选择。书中生动地描绘了人和生活的细节,最终目的是记录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将来是可以当历史参考书的。中国今天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工业社会,《创业史》让我了解到这个工业社会是如何在最穷困的农业社会中启动的。

细读柳青的生平,人们对他最刻板的印象是一个憨厚的陕西农民。其实他在50年代便是一位资历深厚的干部,位高权重,前程远大,是同时代青年中的佼佼者。1928年柳青在其哥哥的鼓励下,14岁加入共青团,之后考入陕西省立第四师范,组织学生运动。抗战期间,柳青上前线,在115师和129师当文化教员。建国后,柳青成为《中国青年报》的创始人之一。但为了零距离观察新中国的农村变化,他辞去了中央机构的职位,到陕西长安县农村当县委副书记,后来干脆连副书记都辞去了,成为了以为普通的老农民,一起劳动,一起组织生产,记录素材,总结规律,彻底融入了农村。这种掌握了现代先进文化,又舍得把自己扎进农业社会的人,才能写出《创业史》,给整个国家留下时代的记忆。最近几年,习主席好几次推荐干部学柳青下基层,习主席说:“因为他对陕西关中农民生活有深入的了解,所以笔下的人物才那样栩栩如生,柳青熟知乡亲们的喜怒哀乐,中央出台一项涉及农村农民的政策,他脑子里立刻能够想象出农民群众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当年《创业史》出版后,柳青将天价的稿酬全部捐给自己所在的农村,建了一个小机械厂和医院,后来还接上了电线。

如今,人民公社和生产队已经解散十几年了,小农经济也逐渐被消灭,新的生产模式也不是柳青在书中所预见到的。不过我们依旧认为,《创业史》所描述的集体经济时代,对于我们国家现在所处的现代化新时代现代化是一个基础性,承接性的时代。回到上世纪50年代,建国后,医疗卫生水平提高,导致了农村的人口爆炸。正是在这个集体经济时代走出来的一批受教育青年,支撑起了我国80年代到21世纪的经济奇迹。但是在60年代当时,大幅度增长的人口还只是粮食消费者,占用了大多数的粮食增量,造成了吃饭紧张。另外,当时城市工业化还不发达,无法做到反哺农业,所以集体化时期显得十分的艰难。但这是一种有希望的艰难,为了孕育更发达的现代工业社会而做出的努力,和之前旧社会小农经济无谓的内战和消耗停滞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这便是集体经济的进步性。我们的祖父辈和父辈们在集体化时代吃过的苦头就是我们新中国走上现代工业社会的一块块转,一片片瓦。复旦大学教授张维为说过,我们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一没有殖民地剥削,二没有发动战争明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的原始积累,就是靠我们祖辈当年苦出来的。

所以当年集体化时代最大的问题,同时也是最大的希望,就是之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受教育的青年。1975年中国每年大约1800万人读初中,其中绝大多数都在农村。中国人多地少,在人口爆炸的情况下,如果将这些人投入农业生产由于土地的限制,也不会提高多少粮食产量。于是让这些人去受教育,就能够在今后过上现代化生活,不会再当一位普通农民。所以在集体化时代后期,大部分人必然要求离开农村,到城市,到工业经济找一条出路。这就瓦解了基于熟人社会和农业生产所产生的集体经济生产队制度,因此70-80年代的集体经济的解体是一个必然。但这并意味着集体化运动的失败,而这恰恰证明集体化经济孕育了中国的新时代,由于集体化生产效率的提升,造就了中国人力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提升,为中国的全面工业化做了最好的准备。柳青在《创业史》中已经猜到了集体化经济要为将来的工业化社会开路,集体农业时代给未来积累资源。我们今年能够生活在发达工业社会,必须要感谢50年代国家的集体化探索。

正如习主席说的:“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正如《创业史》所说的集体化经济,其大部分没能见到现代化工业社会,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一批艰苦奋斗的前辈们,用他们的奉献为国家积累了财富,给未来留下了希望。正如我们如今所处的时代,更在时代浪潮中不断努力奋进,更应学习柳青一样,做时代第一线的见证者、记录者;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理解、去判断;用从父辈那继承下来的意志去感悟、去奋斗。(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顶村村驻村选调生 叶章鑫)

责任编辑:万海男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