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别让“抄袭”成了纸上形式主义

2021-05-07 11:03:51 | 来源: 中廉在线

最近,在与文友交流讨论时,常常听到自己文章被抄袭的情况发生,引来大家都深恶痛绝,愤愤不平。的确,自己奋战在8小时以外,12点以后写出来的稿子被别人抄袭,心里肯定不是滋味。笔者认为,抄袭现象看似小事,却是一面镜子,对“抄袭”这件事情必须引起所有“抄袭者”的深思反省。

当前,很多同志在撰写文章时,为了完成任务“走捷径”,打造“精品”被褒奖,完全背离了自己的写稿初衷,经常是这里抄抄,那里摘摘,简单地拼凑组合,让别人的劳动成果“为我用”,或是原文照搬,改改署名,将别人的文章“全盘用”。长此以往,这种注水抄袭甚至弄虚作假,将滋生为典型的纸上形式主义。

在网上我们可以常常看到一些述职报告里没改单位名称,工作报告里没改GDP数值的一些案例通报。

种种反应,抄袭行为从表面上看是文风问题,实质反映的是缺乏担当,作风不实的表现。要想彻底根除写作中的抄袭作风,其根本还是需要给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价值观,对那些打着“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抄一点算什么”“有借鉴才会有创新”等幌子的抄袭者,要加强批评教育,让“原创”光荣,抄袭可耻成为我们写稿过程中的“清醒剂”,警醒我们尊重原著、创造原著。另外,还要完善相关的干部管理制度,对无视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大肆窃取别人劳动成果的抄袭者,要挥下惩戒问责的“利剑”,该问责的要问责,该处罚的要处罚,让抄袭者名誉扫地,付出因抄袭带来的高昂代价。

当然,“抄袭”现象,也离不开抄袭者本身素质的性格缺陷。有些干部为了名利而忘记初心,失去理想信念。为了能够快速得到名利、地位、金钱,他们只求表面文章,不顾原创者的心寒与否,脸不红、心不跳,把抄袭当成习惯,把拼凑当成常态,明目张胆,肆意妄为地抄袭,让抄袭之风愈刮愈烈,纸上形式主义愈发猖獗。

笔者认为,抄袭中,拼凑出来的是文章,拼凑不出思想,抄出来的是文字,抄不出灵魂。抄袭或者变相抄袭不断滋生,只会让原创能力不断减弱。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写作过程中要端正态度,清醒地认识到写文章,实质是将实践上升为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因此,改进工作作风,不妨从“原创”材料开始,只有坚持文品为先,从习惯抄袭的束缚中摆脱出来,从“空中楼阁”的文字中脱离出来,亲自动手搞创作,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才能写出有血有肉,富有生命力的好文章。(邱有昆 云南省巧家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万海男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